玉门市齐鲁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年铁多金属选别及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告

时间:2017年11月06日 09:00 来源:甘肃经济网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招标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完成《玉门市齐鲁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年铁多金属选别及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后,特向社会进行第二次公示,欢迎公众积极参与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建设项目概况

  本次技改项目是在玉门市齐鲁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厂址内进行,项目位于玉门电冶工业区河西水电站北侧220米处,距离玉门市玉门镇3.0km左右,交通便利。本次技改内容主要为在原有铁及多金属洗选生产线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对产品铁精粉、铜金精粉、锌精粉等进行脱水后入库,由技改前产品含水率40%左右降低至10%以下。

  二、环境影响评价概况

  (1)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产生的粉尘、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油废气等,可通过洒水抑尘、材料运输时加盖篷布、加强机械、车辆维修和管理等措施减轻废气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营运期对破碎筛分段设置1台脉冲式布袋除尘器,对各产尘点设置集气罩对粉尘进行收集,最终通过一根距离地面15m高的排气筒进行排放,可将粉尘影响降至最低。另外,做好生产计划安排,避免出现原矿运入量大于处理量的情况,减少原矿散堆的情况发生,对原矿堆场采取设置防风抑尘网,并及时洒水抑尘等措施,减少堆场扬尘产量。矿石受料口进行半封闭建设,并在上料过程洒水抑尘,降低粉尘产生量。建设单位对尾渣暂存间进行全封闭建设,尾渣含水率较高,粉尘产生量可忽略不计。

  (2)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现有化粪池处理。项目在选矿过程中采用压滤机进行脱水,废水全部排至循环水池进行简单沉淀后返回选矿系统,选厂可实现废水闭路循环,故无生产废水外排。项目尾矿渗滤液通过渗管收集至渗滤液暂存池中经简单沉淀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

  (3)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期施工人员(20人)产生生活垃圾1.2t,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玉门镇垃圾处理场处置。项目现有厂房修缮及新建建构筑物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建筑材料下角料、破钢管、包装袋以及废旧设备、废沙石等,产生量较少。破钢管、断残钢筋头等先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及时清运至建筑主管部门指定场所。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尾矿以及生活垃圾,尾矿年产量为87769.86t,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32t,其中项目产生的尾矿运至项目新建尾矿暂存库房进行堆存,定期外卖至水泥厂以及砖厂进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外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4)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为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噪声,可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运营期噪声主要是破碎机、筛分机、球磨机、浮选机、磁选机及各类泵等高噪声设备,单机噪声源强在80~100dB(A)。噪声设备均置于室内,同时选用优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并采用机组隔振、吸声等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注意事项

  1.查阅简本或其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方式:公众可通过联系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查阅环评简本或索取与拟建项目有关的其他补充信息,查阅或索取方式见公众参与联系方式。

  期限:本次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后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者其他便利的方式反馈意见。

  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1)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

  拟建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或关心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其他公众。

  (2)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主要事项:①施工和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②公众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③公众对拟建项目的态度等。

  3.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在甘肃经济日报网站进行公示征求意见。

  4.公众参与联系方式

  环评单位:北京欣国环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张工(010-88395770)  电子邮件:bjxgh9886@163.com

  建设单位:玉门市齐鲁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陈工(138937158642)

  请公众发表意见时尽量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地向您反馈相关信息。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