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有望迎一揽子政策利好

时间:2017年11月09日 10: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实体经济有望迎一揽子政策利好

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提法引发业内专家和企业高度关注和热议。

  业内专家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项部署中,实体经济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的着力点。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国将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多措并举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

  新目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次提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其提出的背景,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分别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做出注解。

  何立峰表示,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和应对。”何立峰说,其中在经济方面,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等。

  杨伟民指出,十九大以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可能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着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这也是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纲领。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对记者表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需求,同时也是参与国际竞争、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需要,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总的来说,让经济更加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任务

  实体经济为关键着力点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五方面内容,即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产业变革为重点任务,以创新产业为战略支撑,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为战略特点,以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经济体制、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

  张占斌也表示,现代化经济体系总的特点是经济增长质量高,经济有很强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个攻关期。在他看来,就是要采取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实现结构优化,产生新的动力,这应该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标志性的内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没有扎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基础,经济结构是无法真正得到优化的。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总体上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仍然需要狠下功夫,加快发展制造业。

  新举措

  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

  业内人士指出,实体经济无疑将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不过,最近几年,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下行压力。

  对此,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努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为我们下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指明了方向。“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张勇指出。

  据悉,下一步,发改委将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举措:一是要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四是要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此外,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在迟福林看来,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制度变革尚未跟上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使得现有供给体系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释放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最终的成果需要体现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需要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当前,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围绕创造实体经济良好体制环境破题发力。

  据《经济参考报》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