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谱华章

时间:2017年11月21日 11:1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常琦彪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地理/旅游

传承红色基因谱华章

——会宁县发展红色旅游纪实

  本报通讯员 常琦彪

  会宁县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会宁县把红色旅游作为树立会宁形象、弘扬会师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始终坚持以旅游文化城市建设引领会宁发展,努力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带动历史文化旅游、金色教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经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强化旅游文化引领,建设六大景区:以缅怀瞻仰为主题的会师园景区,以体验初心为主题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景区,以祭奠寻根为主题的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景区,以产业融合为主题的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景区,以继承再现为主题的状元历史文化园景区,以绿色观光为主题的西岩山生态休闲公园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入选全国我心中的长征纪念地、中国旅游志愿服务示范基地,会宁红军烈士陵园被民政部公布为国家级红军烈士陵园,会宁列入“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荣获中国十佳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红色旅游示范城市、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县。

  主题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紧扣以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缅怀革命先贤,告慰红军英烈,牢记光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形式,组织策划了具有会宁特色的一系列瞻仰教育活动,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以“红色课堂”打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基地,把剧场变成课堂,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连续五年举办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红色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

  明星讲解队伍全国领先

  紧紧抓住红色旅游景区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千方百计通过讲解感动游客。在讲解员队伍的培养上,坚持“专家的学识水准,播音的语言功底,模特的气质形象,教师的组织能力,演员的表演特长,作家的写作水平,军人的组织纪律,淑女的品格修养,空姐的服务态度”九条标准,形成了“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崇尚荣誉,团结胜利”的团队精神。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红色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举办“心连心”艺术团、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文艺演出6场(次),长征组歌等省级演出3场(次),自办红色演出6场(次)。举办了“放歌会师楼”红色歌曲创作演唱活动,创作出原创歌曲77首。创拍五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电影《大会师》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电视剧《淬火成钢》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出版革命历史书籍《红军会宁会师志》《红军会宁会师故事集》及大型宣传画册《甘肃红色旅游第一县——会宁》《会师圣地八十载》,这些文艺创作的出版与播出,吸引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会宁、聚焦会宁、了解会宁。

  旅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延长旅游产业链条,走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的路子,实现让游客在以城市为载体的旅游环境中感受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体味城市魅力的旅游文化城市的目的。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使会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把历史文化和政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3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3%和25%,创历史新高。

  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会宁县积极挖掘旅游资源,加大旅游要素的整合与提升,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做强旅游产业。建设“心连心”主题公园,连通会师园、长征胜利景园两大经典景区,延伸连接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拓展会师旧址,建成西津桥,连接西岩山,形成以县城为内核的旅游文化中心地带。以祖厉河湖光水色景观带连通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钟鼓楼、状元历史文化园,沿祖厉河城墙建设国学文化浮雕长廊,历史文化旅游品位有效提升,城市内涵不断丰富。规划建设二十里铺汉墓遗址公园、西宁城遗址公园、郭蛤蟆城遗址公园、牛门洞彩陶遗址公园,彰显历史文化价值。万寿寺、桃花山、西岩山庙会活动得到规范,庙会文化价值大幅提升。建设南川田园综合体,打造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多元服务业协调发展。开发特色“农家”、特色乡镇旅游,延长乡村旅游链条,提升旅游品质。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