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组合拳”拓宽致富路

时间:2017年12月14日 09:4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薛巍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宕昌:“组合拳”拓宽致富路

  本报记者薛巍敏

  陇南市宕昌县是全省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因素制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难度大。为此,宕昌提出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拓展行动,依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工作思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着力发展本地具有优势的产业,谋划出一条独有的脱贫之路。

  紧抓优势产业发展

  宕昌县哈达铺地区是中国道地中药材主产地,已有千年历史,境内有中药材690多种,其中野生中药材400多种。然而以前这里的农户都是零散种植中药材,使得中药材优势长期难以得到发挥。

  “那时家里就种点小麦、土豆,一年下来只能收入几千元。”在召藏村村民高新全的记忆里,以前生活能保证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时虽然家里也种些中药材,但产量有限,根本不敢多种,总想着要是全种植了药材,家里人吃什么。”高新全的这种顾虑在当地很多村民都存在。然而伴随着种植中药材收入的提高,村民的顾虑也逐渐打消了,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中药材。

  哈达铺镇副镇长杨鹏飞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对政府主导的中药材种植有信心,提高药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宕昌县协调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农科院等单位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同时,依托合作社实现与市场对接,带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建成了多个百亩集中连片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2014年4月,高新全成立了兴旺中药材合作社,利用社员入股土地开展各类中药材种植试验,推广增产增收及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坚持以“民办、民管、民监督”为宗旨,带动贫困户8户,在加工生产、经营销售上初步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条。

  “合作社成立以后,中药材种植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每年每户收入能达到十万元左右。”村民张选英对此深有体会,这几年靠种植药材,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楼,一家人也从山上的土坯房搬到了山下。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总要求,要让农村产业兴旺。我们这里发展好中药材产业就是很好的增收门路。”高新全相信未来的小康生活一定能实现。

  目前,宕昌县共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5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2个,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年产量达8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5亿元。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贫困户7000多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深化“合作社+”模式发亮

  近年来,宕昌积极实施“合作社+公司+电商+贫困户”带动模式,不断深化农民合作社内涵,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哈达铺镇红军鞋厂,一双双红军鞋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过硬的质量设计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该公司负责人徐文林介绍,其岳母当年亲自制作并给红军送布鞋,公司成立初衷也是为了让这一工艺持续流传下去。

  “这些年,随着公司依托红色旅游资源,通过企业培训,订单收购,有效带动了贫困妇女和残疾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公司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走上了公司+合作社+电商+贫困户发展模式,将红军产业做大、做强,让红色精神焕发出时代光芒。”徐文林说。

  红军鞋厂的员工刘金娥,因为长期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务工,丈夫为了照顾家里只能打短工,是典型的贫困户。7年前,刘金娥经别人介绍来到红军鞋厂打工,这里距离她家只有两里路,她做活又快,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挣两千多元,“生活比以前强多了。”

  昔日的红军鞋厂小作坊已变成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代化工厂,公司生产的“红军布鞋”已经远销上海、北京、西安等国际大都市,下一步,将逐步开拓港澳以及国外市场。

  宕昌县将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贫困农户与市场对接的平台,形成了资金跟着贫困农户走,贫困农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跟着特色产业项目走,特色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机制,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激发自身“造血”机能。

  “三变”机制拓宽增收来源

  为了稳定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实村级集体积累,宕昌县领导赴贵州省六盘水市学习考察了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确立起稳定增收产业“十条路”拓展行动,把当地具有发展优势的中药材产业、旅游产业、电商产业等十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目标,并探索建立了“三变+中药材”、“三变+旅游服务”等6种发展模式,在哈达铺镇玉岗村、阿坞镇麻界村、新城子乡岳藏甫村、沙湾镇大寨村等20个村启动实施了试点工作。

  在宕昌县哈达铺镇玉岗村,冬日里的奶牛草莓温室大棚依旧充满生机。

  玉岗村一共5个村民小组,现有贫困人口78户305人,贫困面为21%,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112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劳务输出和中药材种植。该村人均土地少,但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2017年宕昌县将该村列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到“三变+特色产业+扶贫”产业模式当中。

  “我们家一共三口人,以前生活只能依靠低保和家中有限的土地收入维持,一年总收入大概七八千元。”奶牛草莓温室大棚的主人张赵平是玉岗村三社的村民,曾经也是一名贫困户。

  后来,玉岗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农民积极拿土地入股合作社。张赵平用自家土地入股村里的日光温室后,既是这些温室的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和最终受益者。张赵平说,再等一个多月草莓大量上市时,仅土地入股分红他就能拿到一万五千元左右,再加上种植的药材以及其他打工收入,今年总收入预计能达到两万五千元左右。“脱贫对于我来说,真的不再是梦想了”。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拓展增收门路的积极性,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宕昌当地积极筹措奖励扶持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支持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各产业工作组正在开展核实认定工作,将于今年12月底完成扶持奖励资金的兑现。

  通过不懈努力,宕昌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初的3234元增长到今年的5776元,年均增长847元。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