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新农村文化味浓

时间:2018年01月03日 11:0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白杨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陇原经济

两当新农村文化味浓

  本报记者白杨

  果老故里打响“道”字文化牌

  冬日,沿着张果老登真洞不远的一条岔道进入陈家沟,一路上雕刻在乡村公路两边石块上不同书体书写的“道”,不由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

  这里叫陈家沟,之前是两当县杨店乡的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39%的特困村。由于大部分群众思想守旧,对县上实施房屋风貌改造的政策,村民们大多都带有抵触情绪。面对这种尴尬局面,老党员王有德先站出来,将他家原有破旧住房打造成风貌改造的“样板房”,这一改造,看热了村里其他群众的眼,大家都纷纷加入到主动风貌改造的队伍中来。

  如今的陈家沟,新建了道教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台、观景步道及3公里的旅游环线路,将这个以前以脏乱差闻名的山沟打造得格外迷人。在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备的同时,乡、村两级又着眼于实现立体发展的富民格局,引入金美新农林有限公司,壮大灵官东山家庭农场,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富民机制,实现助农增收的良好态势。一方面,依托引入的金美新农林公司以每亩每年500元价格流转农户土地500余亩建成樱花栽培观光基地,返聘土地承包人在基地务工。另一方面,抢抓陈家沟旅游扶贫政策机遇,村集体以修建的果老文化广场、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和资源入股,农户以土地、房屋、院落等资产入股,公司负责游客引入、改造包装、宣传管理和农产品加工销售,带动陈家沟农户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旅游附属产业服务,实现利润后,村集体、企业、农户按比例分红,推进产业扶贫,让农户真正融入产业发展中,丰富了陈家沟乡村旅游的内涵。

  吊锅文化再现千年民俗

  管江村是两当县站儿巷镇的七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2016年10月以来,两当县在管江村新建了石板房结构的村史馆、水磨坊、文化广场,对管江河河道进行水土保持,打造河面景观,对全村51户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统一实施房顶处理、院落硬化工程,道路两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移动垃圾车、果皮箱,修建了一座公厕,还建起了独特的吊锅体验馆,让这一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再现在世人面前。

  站儿巷镇纪委书记是管江村的包村领导,她说,为了彻底改变管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们围绕“三养一育”的产业思路,通过支部包建、书记包抓、党员示范和结对帮扶等形式,动员当地群众发展土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等。成立了管江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和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截至目前,种植猪苓12000窝,白芨15亩,其它等中小药材200亩,实现效益20余万元。以“小康互助组+大户+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群众发展中华蜂养殖,目前养殖中华蜂28户600余箱,预计实现收益180000元。

  同时,村党支部书记赵志宏带头成立合作社,形成“支部+公司+农户”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村共建成并投入营业农家乐、农家客栈2家,客房6间,有床位12张,可接待用餐游客100余人。拟新开农家乐3家,农家客栈3家,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0000余元,带动村级积累增长5000元。

  长寿之乡的“文化经”

  由于地处美丽的云屏景区,云屏乡的乡村旅游同样做的红红火火。

  近年来,云屏乡立足山水脉络、人文魅力资源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农家客栈、农家乐、农家电商店、采摘园等乡村旅游业,着力打造云屏民宿、养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村庄秀美、风景优美、生活甜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云屏。目前,全乡已发展农家乐43家,可同时接待1100人就餐,农家客栈13家,床位61张,可同时接待92人入住。并在景区沿线农家乐、农家客栈提供了无线网络覆盖服务,通过微信网页宣传云屏旅游、农家乐、农家土特产品,2017年实现网上订单。在过去的五年中,累计接待游客达26.3万人次,销售农产品460万元,实现旅游直接收益720余万元。

  据云屏乡党委副书记李娜介绍,今年以来,两当县在距云屏乡政府3公里的棉老村修建了便民桥,硬化了3.8公里村组道路,实施连户路庭院硬化58户4060平方米;翻修了800m2的长寿文化广场;维修设计了以云屏山水和敬老孝贤、长寿文化为主的文化墙83米;在主干道路两侧栽植马莲花1000米,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文化品位。同时,打造了以“长寿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主体框架和发展思路。在村内溢寿泉、不老神泉、公路沿线景点的配饰、农家客栈的装扮上,均突出“长寿”文化,在农家乐的菜式搭配上着力体现出养生功效,让游客在吃住行中皆能感受到“长寿”文化气息。

  据悉,云屏乡今后将以旅游产业为引领,定位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以旅游服务、旅游产品销售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一批精品农家客栈、金牌农家乐、体验式青酒作坊、“长寿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客源,提高农户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参与度,到2019年末力争参与比达到85%,旅游产业人均增收突破3000元,成为乡村旅游专业村。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