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王国”的产业新变革

时间:2018年01月16日 09: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吴正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梯田王国”的产业新变革

——庄浪县“三变”改革助推特色产业发展调查

  本报记者 吴正楠

  以“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的农村“三变”改革让庄浪百万亩梯田迸发出新的活力。

  借助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这一全新发展平台的撬动,庄浪县探索发展了“三变+苹果、种薯、畜牧、大蒜、药材、旅游和饲草种植、电子商务、农机服务、特种养殖”十种改革模式,让一场发挥特色优势,规模空前的产业开发热潮在庄浪百万亩梯田上全面展开了。

  农民变股东

  4000亩大蒜种植示范基地,让庄浪县岳堡乡吴家村、埂塄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并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去年7月,家里8亩地入股合作社种大蒜,自己也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作为贫困户,现在我也是合作社的股东之一,脱贫有希望了。”庄浪县岳堡乡吴家村村民李永东说。

  李永东家里孩子残疾,妻子有病,以前依靠种玉米、小麦、洋芋收入微薄,生活贫困。

  去年7月,李永东加入了由吴家村村支书吴向在带头成立的灰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就是把全村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把闲散的资金归拢起来,在村里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的特色产业。”村支书吴向在说。

  地处六盘山林缘区的吴家村、埂塄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子海拔在2100米以上,村民只能靠种马铃薯、小麦、玉米为生,投入多收入少,大部分精壮劳力外出打工,全村产业发展难度大。针对此,吴向在瞄准这两年种大蒜效益好、风险低的行情,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谋划建设大蒜基地,发展大蒜产业。

  按照全省“三变”改革思路,岳堡乡吴家村、埂塄村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共同打造4021亩大蒜种植示范区。其中,吴家村3012亩,吸纳社员260户,扶贫户68户;埂塄村1009亩,吸纳社员125户,贫困户48户。

  成为合作社股东后,李永东这样的贫困户在今年大蒜收获后,就可以参与分红了。“种大蒜每亩土地可分红908元,每个劳动工日可分红60元。全村人均土地保底收入1259元、劳务创收1813元、盈利分红4109元,仅大蒜种植这一项,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7181元。”吴向在说。

  公司全统筹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上确定的深度贫困县。去年脱贫4600户、21000人后,现在剩余的1.56万户、6.18万贫困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实现整县脱贫目标难度大、任务重!”近年来,庄浪县苹果、种薯、畜牧、劳务等产业虽已形成规模,但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增收效益不明显,这些都成了农户脱贫的瓶颈。为打破瓶颈,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时而生。

  庄浪县副县长王宏宇介绍,去年8月,新组建的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内设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3个子公司,在18个乡镇设立分公司,联结293个行政村87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着农林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和研发,将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自成立以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按照“农户入股1万元,每年保底分红1200元”、“土地入股保底,盈利收入按股分红”、“劳务入股保底,盈利收入按股分红”的原则,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务“三个途径”入股;实行劳务用工、技术培训、产品收购“三个优先”,带动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土地入股协议3.2万亩,贫困户入社入股1.17万户,占全县总贫困户数的65%;开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场52处,2017年底建成33处,贫困户从养殖场修建、务工、青贮饲料、土地入股获得收入440万元;种植紫皮大蒜1万亩,贫困户从用工、土地入股获得收入400万元;收购贮藏苹果4000吨,贫困户从务工和苹果销售中获得收入134万元,共带动贫困户增收974万元,户均增收541元。

  “公司统筹产业发展,合作社负责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实现了产业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市场化运作的初步转变。”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董事长吴德仓说,总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了生产经营、盈利分红等合作协议,确定总公司、贫困群众、村集体与合作社按照2∶6∶1∶1的比例分配利润,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实现了生产与市场无缝对接,带领群众抱团脱贫。

  产业新发展

  通过农村“三变”改革,庄浪县把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让分散的人、地、钱集中起来,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家里种植的11亩果园已全部入股合作社,相信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庄浪县朱店镇新王村村民王继平满怀信心说。目前,庄浪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挂果园28万亩,去年果品总产量45万吨、总收入20亿元,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

  水洛镇吊沟村是庄浪县14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12户贫困户去年入股养殖合作社,参与“平凉红牛”养殖。县农发公司注资新建肉牛养殖场1处,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高档优质“平凉红牛”,目前已投放基础母牛100头。“牛养上了,致富有希望了”。吊沟村贫困户村民李银生说。

  围绕发展壮大“平凉红牛”产业,庄浪县正着眼建设对港活牛出口基地。“采取公司投资建场、合作社组织生产与农户分散养殖、合作社提供‘三供一销’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县农发公司养殖业子公司总经理张继红说。

  按照建设全省马铃薯主粮化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庄浪县发挥专业团队和“雾培法”的技术优势,壮大了“庄薯”系列马铃薯制种规模。每年种植马铃薯50万亩,其中繁育种薯20万亩。去年全县马铃薯总产116万吨、产值达到11.5亿元,贫困群众人均收入达到900元以上。“公司化运作,将推动马铃薯商品薯生产向脱毒种薯繁育转型升级,农户种植种薯亩均纯收入1500元,比种商品薯亩增收700元。可带动关山林缘区域51村3848户1.85万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庄浪县农技中心主任吴永斌说。

  有了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公司这一平台,庄浪县目前已在11个乡镇的15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创新“三变+苹果、种薯、畜牧、大蒜、药材、旅游和饲草种植、电子商务、农机服务、特种养殖”十种改革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产业发展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全力打造全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编辑:关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