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三变”改革走出新路子

时间:2018年01月16日 11:0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令望海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令望海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一在去年还处于讨论酝酿期的农村富民措施,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兰州市红古区开始了实质性的工作。红古区提出率先在平安镇若连村、花庄镇青土坡村、红古镇薛家村进行改革试点,随后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推开,牵住“牛鼻子”,趟出新路子,到2020年底,使全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成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三变”改革为决胜小康提供支撑

  1月5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最近红古区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实施意见》,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沉睡资源活起来、分散资金聚起来、农业产业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两委”威信树起来的发展目标。

  红古区在农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兰州市乃至全省都走在最前列。红古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把“三变”改革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村综合改革的“总抓手”,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以“守底线、尊民意、补短板、破瓶颈、增收入”为关键,以加快确权活资源、精选产业育主导、培育主体搭平台、抓好融资强支撑、化解风险保利益为主线,围绕人、地、钱、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突出政府引导和经营主体带动,引导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颜,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流转”经营实现农民创收致富

  严冬的寒风格外刺骨。2017年12月28日,记者在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甘肃农迈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物联网设施农业项目的温棚里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成熟的草莓绿中透红,陈大姐说,自己家在附近,在这里负责除草、打叶、采摘,一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

  该公司经理祁锦瑞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在家创业,借助当地设施农业的优势发展日光温室,根据季节种植各类蔬菜和果类,企业在运营中专注于农业众筹项目,利用农业众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发建设手机APP、配套一系列智能设施、实现信息全程化采集、智能化远程控制、精准化操作运行、科学数据化管理、推进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中,红古区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农迈特公司”为产业龙头,他们充分应用物联网与互联网+农业,配合旅游采摘和观光农业,已改造智能温室55座,联合20多家涉农企业,发展智慧农业、特色种植、农家乐;通过网站发布旅游路线及信息,让游客通过实时画面提前观看到智慧农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让游客感受到智慧农业与原始农耕文化的完美对接。通过农产品众筹+农业旅游、结合产地旅游资源,结合农家乐、生态旅游等形式搭建全农产业链,多元化开发当地经济,目前,带动农户500多人,每个温室年均增收1万元,合作社年均预计增收50万元,网上年销售额达50万元左右。

  祁锦瑞说,我们这种方式是通过土地流转将其他农民的土地集中经营,另一方面农民在这里做田间管理等挣工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渐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转变。

  “三变”改革让农民获得最大红利

  在具体“三变”工作中,红古区将通过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制定资源折股量化办法,确定分红比例,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利。根据市场需求,紧盯蔬菜、果品、苗木、养殖四大产业,把基础好、潜力大、利润高的产业作为发展方向,采取财政投入、社会投入、农民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设施农业、山台地经济等,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区。围绕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等建设,探索开展“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小镇”“三变田园综合体”“三变电子商务”“三变文化产业”等多种模式试点。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愿意带动群众致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本土致富能人参与“三变”改革,扩大“三变”改革的战场,延伸“三变”改革的链条,充分释放“三变”改革的红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参股、控股或独立经营等投资方式,创新“‘三变’改革”经营机制,推动多形式合作经营。

  红古区还采取激励政策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转型转产投入农业领域,加强合作社规范管理,着力整顿“休眠社”“空壳社”,促进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拓展服务领域。该区农办负责人介绍说,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脱贫机制,坚持“扶贫”和“扶富”相结合,让更多农业企业参与“三变”改革。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带头创办领办经济实体。鼓励支持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新创业,兴办领办生产型、加工型、物流型、乡村旅游型企业与合作社。建立激励机制,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量化给村集体所有后由经营主体经营和管护,对承接“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采取扶持补贴政策和适当降低民营评估机构行业准入条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评估等中介机构进入农村产权评估市场。通过探索建立“三变”改革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三变”扶贫产业基金,推动特色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扩大蔬菜、果品、苗木、养殖等地方性政策保险覆盖范围,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保,实现规模化经营,高科技发展,全员化脱贫、整体化致富。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