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新征程

时间:2018年01月16日 11:0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缑玉明 赵勇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开启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新征程

——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随着环境的改善,在红崖山水库越冬栖息的天鹅数量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缑玉明 赵勇忠

  2017年12月28日,武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李明生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提出了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政府账单”

  关键词:保增长促发展

  报告摘要:2017年,武威市坚定不移贯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攻坚、止滑促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关键数字: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42.8亿元,工业增加值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5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7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报告摘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式”扶贫。新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4亿元,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为64%,2017年规划新建的3970户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住宅主体完工。

  关键数字:预计全年减贫2.9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6.32%下降到4.29%,民勤县、凉州区可摘帽退出。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摘要:启动编制武威市和各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建设施农牧业3.7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1336户;推广旱作农业技术71.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25万亩。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

  关键数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3.9%,税收增长21.1%;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户;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6%。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1183.4万人次。增长23%,旅游总收入63.1亿元,增长26.1%。

  关键词: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报告摘要:制定实施“三重”“三一”方案,开展攻坚作战行动,狠抓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审批效率,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天(祝)景(泰)二级公路、民勤大滩至南湖公路建成通车,北(山)仙(米寺)高速公路武威至民勤段和凉州至古浪、大靖至干城、高坝至祁连、金色大道至白塔寺景区等公路加快建设。

  关键数字: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665项,其中亿元以上136项;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70项,落实到位资金418亿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摘要: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139个、整改率92.7%。加快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水环境治理、防风固沙、废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项目75个,完成投资13.1亿元。

  关键数字:完成压沙9.5万亩、人工造林53.2万亩、封育33万亩、通道绿化833公里,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9%。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

  报告摘要:《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武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实施,编制完成凉州城区等8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清理陈年垃圾70.8万吨。打通“断头路”12条。

  关键数字:实施棚户区改造17368户、农村危房改造2072户,创建“千村美丽”示范村省级10个、市县(区)级28个,“万村整洁”村150个,凉州区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关键词:深化改革

  报告摘要: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 “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营改增”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农村“三变”改革启动实施。

  关键数字: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1项,新注册市场主体19289户;7.34万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取消5条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关键词:民生保障

  报告摘要:省市列18件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补助完成提标。

  关键数字:城镇新增就业2.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84公里。

  关键词:提升行政效能

  报告摘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双十条”规定精神,扎实开展“三纠三促”专项行动,完善《市政府党组议事决策规则》《市政府工作规则》,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开展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关键数字: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贫资金、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力度,整改问题资金7.9亿元;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691件,挽回经济损失675.5万元。

  2018年目标任务

  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目标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报告摘要:坚持“六个”精准,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七个一批”脱贫举措,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快发展富民产业,完成74个贫困村、3.18万人脱贫任务。

  任务一:以天祝县、古浪县和2个深度贫困镇、115个深度贫困村及特定贫困人口为重点,保证现行标准下脱贫质量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任务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新增易地扶贫搬迁515户2166人。

  任务三: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建贫困村道路600公里,全面消除农村危房,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65个。

  目标二: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

  报告摘要: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着力推进生态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任务一: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全面落实“三重”、“三一”实施方案,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

  任务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戈壁生态农业1.5万亩,建设冷藏库容15万吨,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5户以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扩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范围和农业主产业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任务三: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增长25%、旅游总收入增长30%。创建3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个。开工建设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鸠摩罗什寺和文庙历史文化街区、民勤防沙治沙博物馆,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建成投运。

  任务四: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武威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启动运营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稳定运营“天马号”货运班列,争取设立铁路、粮食、整车内陆进口口岸。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拓展南向进出口贸易。

  任务五: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以甘肃(武威)国际陆港为主平台,加大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进建设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区、电商物流园区。

  目标三: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报告摘要:强化项目投资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着力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产业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

  任务一:规范实施PPP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速补齐污水垃圾处理、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600项以上。

  任务二:开工建设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武威段、武威民用机场、机场高速公路。北(山)仙(米寺)高速公路武威至民勤红沙梁段、凉州绕城高速和大靖至干城公路建成通车。建成农村公路1500公里,整治农村安全隐患公路500公里。

  目标四: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武威

  报告摘要: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让武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任务一: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全面彻底完成整改整治任务。

  任务二:深入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年度规划项目33项,累计投资60%以上。

  任务三: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祁连山生态恢复、防沙治沙、绿洲生态景观林建设、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农村社区绿化、镇区绿化、景区绿化,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植树2800万株、封育36万亩。

  目标五: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文生态之城

  报告摘要: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设计、风貌和色彩等专项规划,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文生态之城。

  任务一:开展“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厕所6.86万座,全面消除城乡公共旱厕。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打通凉州城区“断头路”6条,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公交站点。

  任务二: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深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健全农村垃圾“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15个、市县级60个,“万村整洁”村150个。

  目标六: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报告摘要:全面实施“1+4”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走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任务一:凉州区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设施农牧业、现代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民勤县重点发展沙区特色种养、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沙漠生态文化游等特色产业;古浪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戈壁农业、红色文化游等特色产业;天祝县重点发展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游、高原绿色有机蔬菜、藜麦等特色产业。

  任务二: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统筹推进县域交通、水利、电力、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人才、技术引进力度,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目标七: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和社会活力

  报告摘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经营性成本,激发发展和社会活力。

  任务一: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扶贫和民生支出。

  任务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等改革措施。

  目标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报告摘要: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任务一: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7所、中小学35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3.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任务二: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大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实施棚户区改造20148户、农村危房改造693户。

  任务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高各级政府执行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及时排解矛盾纠纷。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2018年要办的6件民生实事

  1.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造)公园绿地10个、公共停车场23个、城市(县城)公厕74座;

  2.开展孕妇新生儿先天性致贫性疾病免费筛查;

  3.安置1000名城镇困难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4.实施凉州城区天然气入户扩面行动,新增用户2.1万户;

  5.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优化延伸新增公交线路24条;

  6.实施残疾人就业扶持和救助康复行动,扶持30个服务机构,培训100名服务人员,资助3200名残疾人就学就业和康复。

  新词解释

  “三重”:研究落实重大政策、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三一”: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放管服”:“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 “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商事主体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刻章许可证、社保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登记等,集中到记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上。

  “三权分置” :是指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农村“三变”,是指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