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风雨同舟铸辉煌

时间:2018年01月18日 10: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全有 闫宝明 癿斌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十八年风雨同舟铸辉煌

——全国妇联定点帮扶漳县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李全有 闫宝明 癿斌宏

  1998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全国妇联定点帮扶漳县后,全国妇联动真情、扶真贫,在漳县开展了以智力扶贫、金融扶贫和项目扶贫为主要内容的定点扶贫工作,谱写了一曲帮扶发展、和谐进步的动人乐章。

  悠悠岁月随风逝,永远铭记帮扶情。十八年的倾力帮扶,是全国妇联对漳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始终不变的关怀和厚爱。

  宋秀岩、崔郁、管春梅、邢慧丽、邰烈虹等全国妇联的领导干部们不辞千里路遥,一次次深入漳县,联系项目、开展培训、出谋划策……帮扶工作无小事,大到一乡一镇决策部署、小到一村一户发展计划,全国妇联的干部们在这片热土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十八年来,全国妇联和漳县人民风雨同舟。

  十八年沧桑巨变,全国妇联的领导干部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始终不变的是对漳县发展一如既往的关怀。疾风知劲草,特别是在“7·22”地震、“5·10”暴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全国妇联更是第一时间和漳县人民站在一起,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帮助带领漳县人民战胜了天灾,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黄金大道。

  如今的漳县,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旅游、中药材、劳务输出……有的是致富门路,有的是发展项目,甩掉了贫穷的帽子,这片土地迎着朝阳开始振翅翱翔。

  帮得怎么样,还得问老乡。“今年,县手工编织协会正式申请注册了‘贵清巧娘’商标,设计了产品LOGO,拟在不久的将来推出‘贵清巧娘’系列手工编织产品品牌”,漳县妇女手工编织协会负责人言语间满满的是对未来的信心。

  为了助力妇女增收致富,全国妇联在金融扶贫上下了大功夫: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8亿元,扶持5676名城乡妇女发展养殖、种植和加工项目30多个,建成了武阳养鸡、大宗渔业养殖、四族羊场等养殖小区10个;建成桥头村日光温室大棚、新庄门村韭菜大棚、杜家庄村黄瓜大棚等种植小区15个;建成遮阳山“农家乐”8户。仅2016年,就为681名创业就业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43万元。

  致富的道路千万条,在全国妇联的大力扶持下,农家乐、特色养殖、大棚韭菜、大棚黄瓜、中药材种植等特殊产业遍地开花,“冬闲人不闲、大棚里赚钱”成了时下农村妇女的口头禅。

  “去年,全国妇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18个单位共列出46个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187.9万元,列出项目、物资14项,折合资金131.19万元。”全国妇联干部、漳县副县长翟雁燕告诉笔者。

  为了有效推进漳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国妇联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在2016——漳县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全国妇联在漳县建立了贵清山手工编织基地、盛世油用牡丹基地、立桥村养蜂基地、“漳水源”手工编织基地等8个全国巾帼示范基地,累计投资达55万元。

  “去年,北京富平学校接纳了41名家政服务员的培训任务,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免费培训了6名酒店服务员,目前已在中心上岗就业,月收入达3500元”,漳县妇联负责人告诉笔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把“等、靠、要”的旧思想彻底扔掉,全国妇联坚持救助与开发结合,扶贫与扶智并重,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力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难题。2016年,全国妇联积极协调资金,举办巾帼家政培训、油用牡丹实用技术培训、手工编织培训、旅游产业培训等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培训班四期,累计为漳县培训各类人才330人。见了世面的妇女们,不再满足于千百年来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生活,纷纷跳出“农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手工编织、药材种植、劳务输出,处处是机会、处处能挣钱,只要人勤劳,遍地是黄金。

  在全国妇联的大力帮扶下,漳县盐川小学的389名留守儿童吃上了营养丰富的“春蕾午餐”,漳县的24名“两癌”妇女得到了及时救助。

  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方面,仅2016年,全国妇联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资助3560名婴幼儿,约103.76万元;捐赠母亲邮包500份,价值10万元。捐赠婴幼儿纸尿裤15万片,价值22.5万元;争取儿基会的春蕾高中生项目6万元,为50名品学兼优的高中女生每人发放助学金1200元;捐赠《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杂志100份;儿基会发放价值5万元的护蕾行动《儿童手册》、《家长手册》……

  十八年的爱心浇灌,铸就了漳县今日的辉煌;十八年的倾情帮扶,改变了漳县落后的模样。全国妇联没有忘记大山深处的这座小城,用炽热的情怀带领人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漳县人民没有忘记这份天大的恩情,感恩铭记的同时早已把全国妇联的干部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