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

时间:2018年01月24日 14:41 来源:甘肃经济网 本报记者于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文化旅游

科技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

——甘肃省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于娟

  大地湾史前文明、伏羲文化发祥地、先秦故里、敦煌莫高窟、汉明长城……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我省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不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也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一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小,单位数量少、规模小。如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我省在全面掌握全省文化资源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以建设文化大省为目标,以实施文化提升行动为总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省上下积极谋划和论证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改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环境,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甘肃省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坚持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并重,重点做好推进丝绸之路甘肃段申遗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加强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加强华池南梁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促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力。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丰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手段,探索拓展文化自然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结合中实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上,积极支持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南临夏民俗文化产业园、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重点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改善园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支持香包、刺绣、皮影、剪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和砖雕、葫芦雕刻、唐卡制作、花儿会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创新和发展。

  资源充沛、政府重视、政策利好,甘肃发展文化产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期,以逆势上扬、后发赶超的劲头成就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从1.26%增长到2.3%,资产总量从227.5亿元增长到578.45亿元。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不但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也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

  当前,我省一批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由华强集团投资嘉峪关市的方特欢乐世界自开园以来,不到10个月就累计实现收入1.7亿元,带动当地旅游人数增长34.2%,全市酒店客户平均出租率、道路客运周转量、餐饮、商品零售总额等均有增长。

  ——由陇西华盛影视有限公司投资定西市的陇西丝路文化主题公园“华盛欢乐世界”自去年8月开园,到年底,仅5个月时间累计接待游客9.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280万元。

  ——《敦煌传奇》是甘肃首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动漫创意作品,由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等制作完成。目前,《敦煌传奇》及其衍生品年均实现销售收入426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6项。

  ——因地制宜,全省文化产业形成各地特色鲜明的发展局面。兰州,建设企业名录库,谋划和实施大项目,新增法人单位1109家,文化产业增加值位列全省第一;武威,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圣地”新品牌,提升“天马故乡?葡萄酒城”旅游新形象,推介大项目,实施大招商,文化产业增速达40.83%;庆阳,推进香包、刺绣、皮影等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54.11%;酒泉,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取得签约金额416亿元、到位资金80亿元的突出成绩……

  文化产业带动当地就业效果明显。酒泉市瓜州县近年来发展戈壁沙漠体育产业,这为该县带来的直接收益超过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达1200余人。不仅如此,民俗工艺品制作、文化旅游服务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定西市安定区大坪村剪纸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68人,年创作剪纸作品4000多幅,年人均增收近6000元。

  三

  随着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获批,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采取有力措施,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彰显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我省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的新高地。

  根据省委的安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着力构建传统优势产业体系、新兴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三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陇东南文化历史产业区、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河西走廊文化生态产业区等三大特色文化产业区;着力加强骨干文化企业、市场体系、人才队伍、文化品牌、开放合作等五大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五个一百”目标,即建成10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100个投资过十亿元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00个文化产业扶贫村,文化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其中重点建设10~2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串串令人欣慰的数据,清晰映射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在推进“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嘹亮号角中,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巨轮已经鸣笛远航,必将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新征途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雄伟壮阔的画卷。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