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硬功夫” 提“软实力”

时间:2018年01月25日 11:0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朝华 通讯员 王鹏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下“硬功夫”提“软实力”

——民乐县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郑朝华 通讯员 王鹏

  文化是“软实力”,发展文化必须下“硬功夫”。为了使文化资源从“无形资产”变身“有形效益”。民乐县把文化产业作为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借助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东风,大手笔推进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下“硬功夫”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全面夯实公共文化阵地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利用、整合文化资源,让人们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幸福,一直是民乐县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该县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围绕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深入实施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和“文化+”战略,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基础。先后投资1.3亿元,建设县级“三馆”综合楼、乡镇综合文化场馆等重点文化工程,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广场、学校图书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持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和“乡村舞台”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标率均达10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县文化场馆为中心,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农家书屋为依托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五个一”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大赛、年年有亮点,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走进洪水镇单庄村乡村记忆馆,里面的展品种类繁多,有旧时的犁、耙、独轮车、马车、石磨等农家生产生活用品,也有乡土文化气息很浓厚的民俗文化物品、粮票、布票等,还有发黄了的《毛泽东选集》、家谱家书等,记载了单庄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着历史与现代的记忆,一件件老物件、老古董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把我们带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

  近年来,该县加大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和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省文化资源普查分类分级评估工作,编制《圆通寺塔文物保护规划》、《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等规划,加固维修上花园戏台、四家魁星楼,新建顶碗舞、皮影戏、武术、河西宝卷传习所5个,建成乡村记忆馆4个,全县各类博物馆达到9个。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省级保护名录达4项,市级保护名录达27项,县级保护名录达53项。健全完善省保单位“四有”档案,完成县保单位保护标志碑和界桩安置工作,野外文物保护能力不断提高。

  不断提升文化供给能力

  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精心举办中国·张掖首届全国油菜花节、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乐站)、“金色田园·魅力民乐”旅游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编辑出版《民乐放歌》等魅力民乐文化旅游丛书,创作《走进民乐》等一批原创歌曲,拍摄《山河砥砺》等一批影视纪录片,创排的《民乐情》入选甘肃省推进戏剧大省建设优秀剧目展演并获奖,一批在省内外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利用双创基地等载体,采取“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方式,扶持小微文创企业发展,建成6家参与文化消费试点企业名录库。着力培育非公有制文化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临松文化传播演艺有限公司、金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至目前,全县文化产业单位达192家,从业人员达2180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得到提升,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民乐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民乐县文广新局局长王登学表示,今后将立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以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引领全县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