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改饲,改出了什么

时间:2018年01月26日 10:1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马如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粮改饲,改出了什么

——临夏州推进粮改饲工作探析

  粮改饲试点就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在临夏州,随着粮改饲工作的全面推进,加快了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和全县牛羊产业化进程,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什么

  隆冬时节,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路两旁是连片的土地。放眼过去,一捆捆白色“包裹”整齐地摆放在地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每到冬季,玉米地里经常会看到焚烧秸秆后浓烟弥漫的场景。从前的农民都认为,秸秆留在田里会影响明年耕田,把秸秆烧掉可烧死越冬害虫,还可做肥料。

  “秸秆焚烧其实是一种利用率最低的方式。”广河县农牧局局长马进福介绍,越冬害虫一般都藏于禾苗的根部,焚烧秸秆作用不大。“一亩地大约会产生三四百公斤的秸秆,一把火烧掉,白白浪费了许多肥料,焚烧秸秆既不会达到土地增肥的效果,又污染了环境。”

  “太多了,不烧没有办法处理。”广河县城关镇潘家村马哈木如实说。

  据了解,仅广河县就种植玉米达到36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约为170万吨,如果全面焚烧,对农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可想而知。

  “2017年在全面推开粮改饲工作之后,焚烧秸秆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很多,基本见不到浓烟滚滚的现象了,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白色、绿色‘包裹’”。马进福说。

  这些白色“包裹”是玉米全贮饲料,就是农村“三变”改革全力实施的粮改饲。所谓的“粮改饲”,通俗地讲就是把种出来的玉米直接粉碎成碎渣,给牛羊当饲料。

  “把好好的粮食当成饲料?这不是糟蹋粮食了吗?”马进福说道,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有此疑惑,觉得这种做法简直不可思议。但是,随着一年多的推广实施,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这一做法也逐渐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记者了解到,目前粮改饲主要分为青贮和黄贮两种,青贮是秸秆和玉米一起打成饲料,黄贮则是掰完玉米后,将玉米秸秆打成饲料。

  “说实话,起初,政府推广粮改饲的时候,觉得算上成本、化肥及人工一亩玉米地也挣不了几个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家里的几亩地作为土地入股进行粮改饲,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广河县城关镇潘家村马艾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一亩玉米地能产830公斤左右玉米,收入好一点也就是1200元左右。现在,一亩地粮改饲就能产4—6吨的饲料,一亩地的收入也比之前多450元左右。而且,自己还可以在厂里打工,一个月有2500多元的收入。

  怎么改

  一方面是玉米秸秆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是优质饲草料不足,“两难并存”的问题在临夏州日渐突出。

  按照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临夏州结合实际,实施“粮改饲”试点,创新推广以玉米全贮、青贮、黄贮等为主的新技术,成为了玉米去产能去库存、调整种养结构、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

  2017年,广河县以粮改饲促进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等形式,引导群众以土地生产经营权入股养殖企业和合作社,推动土地资源变股权、广大农民变股东,通过流转土地0.98万亩,入股群众不参与种植,每亩直接分红1200元,群众收益1100多万元。引导311户贫困户利用精准扶贫贷款入股企业,群众不参与经营、不承担风险,每年每万元分红1000元。

  同时,通过免费发放青贮袋、半价销售饲料等方式,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养牛养羊,注重以粮改饲促进畜牧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基础母牛示范工程,在全县养殖基础较好的20个重点贫困村,投入资金4800万元,向5011户群众每户补贴投放基础母牛1头,激发了千家万户搞养殖的积极性,逐步实现了种养结合。

  马海贤,广河县恒达众城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产业发展前景,投资1000万元建设饲草加工生产线和标准化养殖场。2017年,种植优质饲用玉米4600亩,青贮全株玉米23000吨以上,实现净利润500万元。目前,公司收购、青贮、包装的全贮玉米饲草已经远销省内外。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拓展优质品牌饲草的市场,打造新的产业链条,以市场定规模,以养畜定饲草,形成绿色循环发展,多方收益的良好格局。”马海贤说。

  “作为试点县,我们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市场互动的模式,让群众在粮改饲中真正得到实惠。”马进福说,全县完成饲草加工9万亩、31万吨,其中流转、订单全贮玉米3.6万亩、加工全贮饲料18万吨,加工黄贮饲料5.4万亩、13万吨。在每个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各乡镇设立回收站,县上在城关镇设立回收总站,以每公斤1.2元价格集中回收废旧地膜,2017年回收废旧地膜1500吨,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严重“白色污染”。

  促“三变”改革

  粮改饲试点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2015年起,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在10个省启动实施了粮改饲试点。两年来,我省试点县由3个增加到7个,试点资金由3000万元增加到4751万元,增长58.4%,2016年实施粮改饲项目33.6万亩。

  “甘肃因草食畜养殖基础好、青贮玉米等饲草料使用潜力大被列入全国试点。通过种养加结合,形成了种养双赢的生态循环农业。”省农牧厅有关负责人说。我省实施粮改饲两年间,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甜高粱、紫花苜蓿,推广籽粒玉米改青贮、玉米改饲草等种植模式,促进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在推进粮改饲工作过程中,始终紧扣脱贫攻坚这个大局,融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富民产业培育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放大粮改饲工作的综合效益。

  马进福介绍,通过袋装打包、全株青贮,消化大量的玉米秸秆,有效解决了农村秸秆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有效促进开展全域无垃圾示范创建,实施以村道路硬化、巷道硬化、院落硬化为主的“三化”工程,加速了乡村风貌改造,常态化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面貌。同时,以粮改饲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以牧为农,以农为牧,大力实施基础母牛示范工程。

  随着粮改饲工作的全面推进,玉米秸秆在田间路边、房前屋后随地堆弃和焚烧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以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改善了畜牧养殖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加快了畜牧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和全县牛羊产业化进程,成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