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全域无垃圾治理扮靓乡村

时间:2018年01月31日 11:1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李漾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李漾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红古区窑街街道红山村小街小巷,只见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村民高兴地说,以前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乱放,到了夏天蚊蝇乱飞,现在通过集中清理整治,垃圾没有了,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不见了……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得益于红古区开展的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

  整治任务下沉到村社

  红古区窑街街道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每月组织评选一次,对星级文明户上墙公布,现在村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高,背街小巷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了。

  自去年红古区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以来,窑街街道划定了整治责任网格区,分片负责,做到了责任到人,整治任务下沉到村社,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居民之间加强了沟通衔接,合力攻坚整治难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窑街街道制定的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重点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围绕“5217”工作思路:即陈年垃圾治理、市容市貌治理、城市街巷改造、交通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治理“5大治理领域”,开展21个方面的环境治理和实现7项治理目标,实现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园林绿化、公共设施、农村环境、垃圾处理管理目标。

  街道还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建立健全垃圾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从全民参与的基础上,从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入手,街道各村与农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设定了片区,红山村520户分为8个片区;上街村139户分为4个片区;大砂村25户为1个片区。每个片区设定一名负责人,每周二周五下午,街道干部组织12家联扶单位,按照各自帮扶区域清扫村庄巷道,全面清理区域堆存的垃圾、渣土、废弃物等。同时,各片区村民也按照“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清扫清运路边、屋边、田边等区域积存的各类垃圾,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美丽家园。

  落实“五位一体”作业模式

  红古区严格落实“五位一体”作业模式,深入开展“周末大扫除”等活动,对城区小街巷、卫生死角、城乡接合部、城区出入口等地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深入开展河洪道环境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对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红古段78公里河道、34条排洪沟无盲区巡查清理整治力度,加大对“四烧”问题的网格化监管力度,集中收集处理田间秸秆、废旧地膜和棚膜,全面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有效遏制了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推动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的有力开展,窑街街道坚持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全力抓好上街村、301公路沿线、民门路两侧及辖区24处背街小巷等区域的督促检查力度,以点带面,全面整治,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采取“户分类、村收集、街道转运”的方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清扫队、清运队,雇用保洁员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从而达到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形象明显提升。

  建立“台账式”管理模式

  红古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红古区积极开展固体(危险)废物隐患专项大排查工作,特别是对平安镇辖区13条排洪沟、山台地、荒滩等逐个排查,查清堆放工业废渣、固体废弃物及垃圾填埋场的位置、数量、来源等,逐一登记并建立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实、整改快。

  红古区窑街街道联合成立了督查小组,对“全域无垃圾”开展情况进行日常督查,对辖区各村、重点区域、背街小巷的垃圾清理、日常保洁等情况进行巡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通过完善落实环境卫生奖励评比制度、环境卫生整治绩效考核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制度,促进环境整治责任层层传导,环环落实,街道“全域无垃圾”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村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今后,红古区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回头看”对治理成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有疏漏或者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查漏补缺,精准发力,确保问题不再反弹。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