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点滴筑

时间:2018年02月08日 10:5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燕春丽通讯员贾国庆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铁路安全点滴筑

——记大山深处的桥隧养护者

  本报记者燕春丽通讯员贾国庆

  “既然干了这行,就得把它干好。”余蒲建说,铁路桥梁和隧道设备无小事,作业标准差1个毫米都不成。看到秦巴山区百姓们经维护的线路平安舒适地出行,辛苦也是一种快乐!

  日常工作就是检修隧道和桥梁

  隆冬时节,秦岭山区云雾萦绕。灰蒙蒙的天色刚透出一抹亮光,在兰渝铁路姚渡桥路工区的院内,余蒲建准备出发,他要和工友们对兰渝铁路上的桥梁和隧道“把脉问诊”。

  枫相院火车站是兰渝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四面环绕的秦岭大山阻断了它与城市的联系。余蒲建所在的陇南工务段姚渡桥路工区就建在距离枫相院火车站10公里的西秦岭隧道出口处,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坳里。

  余蒲建是姚渡桥路工区工长,工区里15名职工都是“90后”小伙子,25岁的余蒲建是年龄最大的,最小的只有22岁。这群来自河北、陕西、黑龙江、青海等地的年轻人,日常工作就是检查、维修兰渝铁路上的12条隧道和16座桥梁设备。由于他们管内桥隧长度占全线的97.5%,线路几乎除了隧道就是桥梁,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即便如此,余蒲建和工友们还是选择了大山。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余蒲建每天都带着工友们拿着专业检测工具,检查管辖的桥梁和隧道设备状况,像长达28.236公里的全国在建铁路第二长隧——西秦岭隧道,他们已记不清往返过多少个来回了。

  一次次走入阴暗潮湿的隧道,隧道里粉尘大、不透风且含氧量低,灰尘呛鼻扑眼,时常会让这群年轻人“吃不消”,所以检查一段时间后必须躲进隧道避车洞里喘口气。

  每次检查完西秦岭隧道大概要走6万多步,这群年轻人每次走出隧道,都要在微信上自豪地晒晒运动步数。“早上进隧道时候,戴的是白白的口罩,出来后口罩跟墨汁洗过一样,脸上裸露的地方和鼻孔里都是黑黑的灰,像贴了一层黑面膜。”

  难以逾越的大山

  走出大山,始终是他们的渴望。可真要踏上走出大山的山路,心里却发怵。

  职工王岩解释道,每天乘坐大巴车前往作业现场,最远的地方需要走将近三个半小时的崎岖山路,上坡、下坡、连续转弯……一路颠簸后,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是常有的事。

  姚渡桥路工区位置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有20里山路,距离陇南市区更远,有160里山路。要想走出大山,只能依靠两种方式,一是在枫相院车站乘坐通勤火车,但工区到车站相距十多公里,中间都是山涧沟壑,前往一次需要花费数小时翻山越岭;二是每人掏上50元钱拼车,打电话给陇南市区的出租车司机来接。实际上,他们大多都是长年呆在工区里,只有回老家探亲时才能出趟山。

  工长余蒲建是工区里唯一的已婚者,去年五一结完婚就返回工区,到现在他只和妻子见过一次面。“妻子多次说到工区看我,但都被我阻止了。这里山大沟深,妻子孤身一人前来,我不放心。”

  王岩苦笑道:“在这里工作特别省钱,因为没地方去花,我每个月可以把90%的工资打给住在农村的父母,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秦岭深处的这个“90后”班组里,15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亲如一家,每个人都有选择留在这儿的理由。看着一列列火车平稳地驶过维护的区段,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桥隧工的登高活儿

  作为桥隧工,登高作业是他们的必修课。遇到检查桥梁墩台,有时要登上几十米高的桥墩。必须要系着安全绳,在空间狭小的墩台上,弯着腰,头顶着梁体。为了避免检测支座时造成误差,即使列车在头顶桥梁上驶过,发出“咣当咣当”的震动,他们手下也从未停止作业,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桥梁支座。

  “以前在老家爬上房顶都害怕,更不要提登上这几十米高的墩台干活了,可现在一切都已经习惯了,即使刮大风,也不会有一丝恐慌。”家在河北石家庄的叶慧说。

  谈恋爱对这些小伙子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25岁的王亭,在工区里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他说,今年回陕西延安老家探亲时,家人给他安排了多场相亲,虽然和几个姑娘互留了联系方式,但大都因为他工作地处偏远,在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也就泡汤了。

  为解决这群年轻人的现实困难,陇南工务段给工区配备了净水机、冰箱、电视机、乒乓球台,还接上了WIFI。年轻人把工区小院内的乱石杂草运走,翻种成一块块菜地,种上西红柿、辣子和茄子。每个月,工区都要搞一次厨艺大赛,用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烹饪美味……

  深山处的桥隧在这群“90后”铁路人的精心养护下变得不再“难”,这段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铁路,桥隧设备无C级以上病害,成了陇南工务段最放心的优质设备。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