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永春:家里建起“发电站”

时间:2018年03月08日 11:0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李锦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陇原经济

邹永春:家里建起“发电站”

  本报通讯员李锦

  “终于告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有电的日子就是美!”家住庆城县南庄乡六村塬村的“外来户”邹永春高兴地说。

  今年除夕夜,邹永春一家围坐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晚,心里乐开了花。通了电,看春晚,这是与往年最大的不同。这个晚上,一盏20瓦的节能灯在这间不到20平方米的彩钢房里显得格外亮。

  邹永春一家是六村塬村有名的“外来户”,也是贫困户。邹永春的父亲邹成柱告诉笔者,他家原住庆城县玄马镇林沟村,由于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加之家里人口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1996年,邹成柱贷款承包了南庄乡六村塬的一个废弃牧场,举家搬迁到了这里,以放羊和种地为生,一待就是22个年头。这里距离最近的人家也要2公里的路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煤油灯是他家唯一的也是最昂贵的照明工具。

  这些年,通过全家人的艰辛劳作,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了,但不通电,一直是他们一家人最大的心病。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老邹还在县城租了房子。

  “没有电,信息闭塞,我们似乎与世隔绝了一样!买部手机,充电都要跑2公里路程!”邹永春感慨地说。

  由于家庭境况不好,今年不到30岁的邹永春比其他同龄人阅历更加丰富,显得更加成熟。邹永春告诉笔者,他职专毕业以后,上过工地,当过焊工,种过西瓜,贩过苹果,卖过豆腐。

  “贫困户也不是啥光荣的事,我还年轻,只要好好努力,肯定能过上好日子”邹永春说。

  家住的几孔窑洞年久失修,非常破旧,很不安全。说干就干,邹永春用打工挣来的两万多块钱,买了彩钢瓦、砖头,凭着这几年打工的经验,亲手绘图,亲手焊接,在父母妻子的协力帮助下,几天工夫就盖起了3间彩钢房,搬出了破窑洞。

  近几年,邹永春有了孩子,家里的开支日益剧增,与他的收入很不成比例。2017年,为了谋生,邹永春只身一人来到上海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收入还算乐观。闲暇时,不由得想起家里的父母和妻儿,由于家里不通电,打个电话都很难。

  如何才能通上电?由于距离村落远,拉电成本高,加之他家是“外来户”,更是难上加难。每当想起这些,邹永春常常夜不能寐。

  一次偶然机会,邹永春不经意间在网上了解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知识。随后,他就在网上订购了三块36V200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买了蓄电瓶等附属设备,不到一天工夫,他全部安装调试正常,当晚就通了电……家里随之增添了节能灯、电视机、鼓风机等家用电器。

  邹永春一家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当地干部群众。为了解决他家的出行难问题,2017年,南庄乡为他们自然村修通了道路。年前,南庄乡和玄马镇已经沟通对接,帮他家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方案。

  2018年春节,格外热闹,可以看春晚,可以用手机发微信向远方朋友拜年,家里也来了不少亲戚……

  “外出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孩子也快上幼儿园了,我将积极参加县上的技能培训,用一技之长,发展产业,争取早日脱贫!”谈起今年的打算,邹永春信心满满。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