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舰队”助力白银转型发展

时间:2018年03月13日 10:5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明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本报记者 李明娟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白银,推动转型发展急需人才、呼唤人才、渴求人才。

  2017年以来,白银市相继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工作实施办法、行业首席专家管理办法、外聘院士工作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坚持在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中集聚人才,凝聚智慧,打造出了白银人才“联合舰队”,为白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院士工作站带来的变化

  今年2月初,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在景泰戈壁荒滩上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张福锁院士的专家工作站将在测土配方施肥、资源综合利用、盐碱地治理、戈壁农业发展、旱作农业发展等方面,为白银和景泰农业的发展给予帮扶和支持。

  “我在甘肃有三个固定的研究基地,分别在武威、张掖和白银。通过对景泰县的实地考察,我认为景泰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张福锁院士坦言,过去盐碱地治理都是用排水洗盐的方法,把盐碱排下去了,再种一般的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但是景泰县现在采用将盐碱地改造成农渔结合区,综合发展非常好,也非常有效。还有甘草羊的特色养殖,也是非常好的戈壁农业高品质发展模式。发展戈壁农业,景泰完全可以做成甘肃省戈壁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

  2月8日,白银市中心医院专家工作站揭牌成立。记者在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的专家工作站和首席专家工作室看到,工作室的办公设施齐全,各类资料布置陈列整齐,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周到的服务理念,体现着白银市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与尊重。

  张福锁、付小兵等众多院士纷纷表示,将带领自己的团队与白银市科技人员一起共同努力,为白银发展作出贡献。

  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白银市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课题攻关、工艺改造等方面的瓶颈难题。截至目前,白银市已经在白银有色集团、银光公司、中科宇能、长通公司、稀土公司、市一院、市中心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2名,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白银市计划至2020年,将引进两院院士20名,以促进白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归根人才开启创业新篇章

  除此之外,白银市启动实施了在外优秀人才的“归根”工程,同步推进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拓展驻外人才联络站点,广泛搜集白银籍在外优秀人才、曾经在白银工作生活过的在外优秀人才和有志于助力白银发展的在外优秀人才和团队信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确定白银在外人才约有10.54万人,已征集2.36万“归根人才”信息。白银市将依托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建立人才大数据白银工作站,把在外归根人才纳入管理,与全国优秀人才一同在大数据平台上实现智慧资源的在线共享和区域共用。

  借助“归根工程”这一聚才引智平台,2月23日,白银市举办了在外优秀人才归根项目洽谈会。会上,白银籍在外优秀人才代表260余人共聚铜城、共庆新春、共话发展,正式签订了投资总额近20亿元的12个大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农业、医药等,均计划于年内落地白银。

  在外优秀人才代表贾存勤坦言,自己从北京中关村回到靖远创业的这几年,感觉到家乡不缺乏资源,而是非常缺乏技术,缺乏各类人才。为此,需要营造“友好的政策、开放的意识、高效的作风”等软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自由、开放、平等的平台,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很重要。

  “人才舰队”助力发展

  在引凤聚才的同时,白银市还围绕培养开发本土人才,在白银全市重点行业评聘首席专家24名,实施了万名人才扶贫行动,培养贫困村农民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5万名。

  白银市还提出,到2019年底,实现评聘首席专家50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万名的育才目标,进一步显现本土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带动作用。

  白银市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支人才舰队。这支舰队以高端人才为“旗舰”、10万归根人才为“航母”、10万乡土人才为“千帆”,构成白银人才的联合舰队,为新时代白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白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生发介绍,白银将构建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发展机制,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意义重大。目前,白银市20.21万各类人才已成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智力支撑。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