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凉州词》里看人文武威

时间:2018年03月20日 11:0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赵勇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从《凉州词》里看人文武威

——凉州讲坛大家讲解《凉州词》

  本报记者 赵勇忠

  3月16日,中国知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凉州讲坛”(第三期)作主旨演讲。他围绕唐代边塞诗瑰宝《凉州词》,进行文化与社会学意义上的解剖,撩开了凉州词中隐藏的“酒神”、“诗意”与传统文化“三合一”现象的迷雾。

  凉州是一座充满人文向往优势的城市

  郦波教授称,古凉州、今武威,是丝绸之路上两千多年不曾或缺的关键性节点城市,是公认的中西方文明的中转站。在凉州,自两汉至隋唐,植物种子、窑瓷香料、语言文字,往复不息;西域音乐、宗教,又在这里与经儒、道家交合,迸射出耀眼的艺术之火花。据粗略统计,一部《晋书》中,有接近20%的内容,描述发生在凉州的故事;新旧《唐书》,则有超过30%的容量,记述凉州对隋唐文明的贡献。

  诗人云:“黄河远上白云间”、“人烟扑地桑柘稠”;僧侣云:“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宰臣云:“西出安远门外,天下称富者,莫如陇右。”

  ……

  郦波早年即接受传统诗词熏染,对唐代边塞诗耳熟能详,钻研过数十首唐代《凉州词》名篇。郦波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凉州的神性色彩和诗性意境,都令他向往。他一脚踏入凉州,访问鸠摩罗什等历史文化名胜后,演讲开场白就动情地说:“作为一个文史学者来讲,从我的专业研究,以及我热爱的文学、传统文化来讲,我来武威是怀着朝圣的心态。”

  郦波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在呼唤旅游质量,越是有人文向往力的地方,越能吸纳占比颇丰的游客体量。

  去年以来,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武威历史文化旅游,着手建设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挖掘、开发曾经归隐在史林中的凉州文化记忆,着力增大凉州文化记忆的强度和广度;支持社会和企业将凉州文化资源创意化,开发出新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同时,约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文化学者、教授,利用“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凉州沙龙”等阐述凉州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著地位,增强了全市各界干部群众的凉州文化自信,凝聚力量,达成共识,使发展文化旅游成了全民的自觉行为。武威发展文化旅游正得其时。

  凉州是汉唐乃至西夏人文之城的典范

  郦波教授的演讲中,反复描述诗歌里凉州城的壮美风光和生活在汉唐凉州先民们的昂扬向上、慷慨进取的精神品格。他说:“王翰的《凉州词》,是盛唐时代的一面精神的旗帜,而这种精神其实就是酒神精神。”郦波引用尼采的哲学观点剖析“酒神精神”,“它是最本源的艺术本体,他首先在原始的音乐中得到最基本的表达,然后在诗歌、舞蹈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到尽情地释放,再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这种酒神精神释放到极致,甚至可以消解死亡与孤独,达到崇高的悲剧美。”《凉州词》里赞美的艺术人生态度,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凉州人身上得以典范体现。

  武威文史界表示,《凉州词》是唐代凉州曲乐艺术的缩影,其与天宝年间凉州人上呈唐玄宗的《凉州大曲》《霓裳羽衣曲》有血脉相承的联系。《凉州词》的平仄抑扬旋律与二曲的“小遍”宫调有迹可寻。《凉州大曲》《霓裳羽衣曲》是流存凉州的中原清乐和五凉龟兹、唐昭武九姓胡乐融会产生的崭新套曲,被朝廷下诏颁为“法曲”。尤其是《霓裳羽衣曲》,代表了隋唐“法曲”的最高艺术成就,其巨大影响波及两宋教坊和民间。在白居易、元稹、陆游等大诗人的笔下,凉州是音乐之城,诗歌之城,更是歌舞之城,洋溢着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多种正史称,凉州虽居塞上,却“世有华风”。明清以来,凉州崇尚文教,“书城不夜”,记载在志乘中的“贤良”、“循吏”、“节妇”枚不胜举。近代以来,武威在文艺、学术、教育等领域更是俊彦辈出。

  目前,武威市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的热浪迭起,全市上下正在努力建设崇文尚学、崇德向善的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创城行动,应当加强古今人文嫡脉的衔接;创城行动,应当重视良好的人文精神史的展播。

  凉州是中国“三教合一”最精彩的城市

  “无数铃声摇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随着郦波教授的诵读,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把听众引入了盛唐繁荣的商贸文化记忆中。郦波认为,盛唐凉州之所以有“商旅往来,无有停绝”的安定环境,得益于凉州人强烈的文化包容性,国内罕见。自古以来,凉州就是一块多民族聚居区。东汉建武年间,凉州人开创了“市日四合”的繁荣商贸先河;唐代的波斯、昭武九姓胡商长期囤居凉州,与远道而来的泉州、扬州商人贸易。维系凉州商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合一呈现出的包容的商业精神。

  武威文史界专家认为,郦波教授眼里的“最精彩”,指的是《凉州词》和咏凉边塞诗中,商团在驼铃的导引下,缓慢的行旅之途中,纷杂相间的僧、儒、道人,他们在古老的驿道上各自布道,虽然彼此文化信仰不同,却能兼取所需,怡然自得。同时,历史书页中记载凉州文化包容性强的事件和人物,也在郦波的演讲中被唤醒。武威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贤孝、宝卷,其内容无不展示三教合一的社会背景和民众需求。郦波还认为,“马踏飞燕”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艺术典范。而体现在《凉州词》里,酒神精神在战场的旷达、侠性浪游、灵魂自在等。正因如此,《凉州词》才焕然刷新唐诗的视野,带给了唐代及其以后无数人精神超越的慰藉。

  在唐代凉州的商贸社会活动中,来自各种文化背景、民族种姓者,咸多宽容,少有敌意,热情好客,一诺成金。明清以渐,山、陕、河南会馆分布凉州驿站、城乡,凉州人在传承着汉唐延续而来的商业包容的精神品格。郦波教授眼中,《凉州词》中折射的古代凉州人包容的商业环境,需要挖掘、宣传、传承,可望成为武威发展商贸经济的一块古老的金字招牌。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