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让荒山“生”金“吐”银

时间:2018年03月23日 09: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李明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陇原经济

贾存勤展示肉苁蓉

  本报记者李明娟

  2014年,对于贾存勤而言,是破釜沉舟的一年。当时,他放弃了北京一家医药企业的近百万年薪,毅然回到家乡靖远县,和当地农民一起试验梭梭苗和肉苁蓉种子的嫁接。在改变荒山的同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我的梦想就是让家乡更美丽更富裕,让家乡的荒山植绿,让旱区群众挣上钱。”贾存勤说。

  2006年,贾存勤从北京大学药学院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进入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工作,凭借勤奋努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第五年就被提拔为以岭药业副总经理;2013年被北京市人社局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4年,在靖远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他辞去了以岭的高薪工作,离开了发达繁华的北京,暂别妻女,回到家乡靖远发展肉苁蓉产业。

  “在以岭药业的8年经历,为我回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提供了资源支撑。”贾存勤坦言,回乡创业这4年总的感受是:创业难,创新更难,在经济欠发达地方创新创业难上加难。但是再难再苦,也要咬牙坚持、竭力克服。

  创业初始,贾存勤的主要精力用于解决技术本土化难题,为了做好肉苁蓉接种工作,他在无人的大山里一住就是四十天。但初期由于管理不当、用人不慎、资金过度使用等原因,所筹资金所剩无几。

  2015年4月,因为合伙人的退出,近百万投资损失由他独自承担。

  屋漏偏逢连阴雨。“当时,妻子肺炎,女儿发烧,岳母腿疼,三个亲人同时在北京生病,我疼在心里,却不能回京照看。多年好友当时也经常问我这样是在图什么?”贾存勤说。庆幸的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靖远县林业局给予了非常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后,调整思路,再筹资金,重新开始,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旱地里引种的梭梭树成活率很高,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产量大,更易存活,经济效益明显。肉苁蓉产业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心,还得到了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支持。

  4年来,有苦有乐;4年来,变化巨大。大片大片的荒山变绿,梭梭树郁郁葱葱、肉苁蓉白白嫩嫩。如今,贾存勤带领当地农民利用沙化撂荒地建立了13000亩的梭梭-肉苁蓉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在他的示范带动下,靖远、景泰和平川的老百姓也利用沙化撂荒地种植了12000亩梭梭树,白银地区梭梭树种植已达25000亩,生态效益初现。

  靖远县林业局局长杨虎城坦言,发展肉苁蓉产业,盘活了农民的撂荒闲置土地,不仅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费,还盘活了当地劳动力资源,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让贾存勤欣慰的是,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靖远县乃至白银地区肉苁蓉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初始预期,更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和支持,省上主管部门也起草了肉苁蓉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这对全省肉苁蓉产业的发展是个绝对的利好,也符合贾存勤回乡创业的初衷——推动肉苁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改善生态,促进经济,造福百姓。

  贾存勤说,下一步,将在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沙化撂荒土地,加大梭梭—肉苁蓉种植和推广力度,力争用3年时间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用5—8年时间推广种植20万亩,使“荒山变青山、荒漠变绿洲”,让荒山弃地“生”金“吐”银。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