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摘掉贫困帽

时间:2018年04月20日 09:4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火勋燕火心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报道

合力摘掉贫困帽

——永登县“一户一策”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火勋燕火心

  青苗吐绿,枝头藏春,走进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放眼望去,田地里一畦畦绿油油的草红花苗生机盎然。村民望着这片绿色的田野,心里充满了致富的希望。

  成功试种“草红花”

  田地里绿色的植物叫草红花,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产量和含油率均高,栽培管理简便,适于机械耕作,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自魏至今1700多年间,河南省一直作为其主要产区。目前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新疆、河南、四川和浙江等地为主要产区。如今,草红花在永登县试种成功。

  “从前种小麦,一亩地收成700斤,收益不过1000元。现在玫瑰地里套种了草红花,收入能翻番哩。”4月11日,在玉山村的一片玫瑰田边,村民杨文英讲起了她的“致富经”。

  2016年,天勤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斌军引进种植草红花,杨文英大胆尝试,独自领着3个村民在自家的9分玫瑰地里试种了三沟,当年草红花收入1500元,玫瑰收入2000元。“看到草红花效益这么好,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杨文英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家种了4亩草红花,三茬均由合作社统一收购,我估算了一下,收入是种小麦的好几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是最有效、管长远的扶贫方式。永登县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村民种花热情高,村里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胡斌军积极性更高,村里村外到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给村民提供种子、填写收购册、采购烘干设备……这个80后小伙干起活来尽显“文韬武略”。玉山村260多户村民在他的带动下,种植草红花面积达到350亩,每亩净收入达3500元,草红花成为玉山村的产业品牌和助村民增收的“幸福花”。

  主动退出贫困户

  就在草红花改变玉山村种植结构的同时,相隔不远的进化村也悄悄发生着变化,甜叶菊被推广种植,真正让“舌尖上的美味”托起了广大群众的“致富梦”。

  “甜叶菊成了我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正往地里栽苗的进化村二社村民李进喜笑颜开。他原本是贫困户,一家7口人,生活压力很大,去年种了7亩甜叶菊,收入在2.5万元左右。

  有了收益后,李进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发展产业。他与其他村民合伙成立了宏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入社,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摘帽计划进行绑定,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种植的甜叶菊达到300多亩。

  “前几天我们刚刚和平凉一家企业签订了协议,销路不成问题。”李进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红色的协议书。“这可是我们村致富的命根子,只有揣在身上才放心。”

  美丽乡村建设圆了安居梦

  而走进宁朔村,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处全新的多功能公共服务设施和文体中心,影剧院、乒乓球桌、小花园……健全的各种配套设施,装点着这个小村落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绿树环绕四周、房屋整齐划一、马路平坦整洁、村庄面貌全新,今天的宁朔村通过D级危房改造实现了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大变迁。

  今年35岁的宁朔村四社村民李仁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发生在自家的变化:“过去我住的是土坯房,矮、潮、冷。去年我家享受危旧房改造政策,盖起了砖瓦房,家里铺了地板砖,还有了卫生间。”李仁山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后,母亲身体不太好,每次出去打工心里都不踏实。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决定对他家的房屋实施D级危房改造,不到一年一座崭新的房屋就建好了,好不气派。

  “今年谈的对象过年时来我家了,看到新房很满意,自己也感觉倍有面子。”李仁山说。随着“安居梦”的实现,李仁山的婚姻也即将到来。“有了新房,外出打工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我要努力赚钱,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一户一策”精准施策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兰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制度保障。

  4月10日,永登县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全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制定完善工作进展情况和全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督查情况。提出落实“放管服”,突出精准施策,扎实推动“一户一策”,攻坚重点贫困区域,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问题。以“两不愁”为重点,深入开展产业扶贫攻坚、就业扶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攻坚“三大攻坚行动”。

  “要发展特色产业,使草红花、甜叶菊、黑枸杞、核桃等产业形成‘板块’,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新实效。”红城镇党委书记李庭明坚信,在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结合各农户自身不断努力,一定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