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住村干部”

时间:2018年05月17日 15:2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曹志政 文/图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视觉/影像

  本报记者 曹志政 文/图

总能和村民打成一片的驻村干部。

身体力行帮村民干一把,能了解更多的真心话。

一场百年不遇的寒流冻伤了花椒树、核桃树等,康忠芳深入田间了解灾害损失情况。

在她的积极联系下,甘肃首个“脱贫车间”在丁家沟村开工。

深入贫困户丁志杰家了解旧房改造。

每天抽空学习、填各种表格。

给村里的小学生讲一堂生动的课外知识。

  “村里的‘农民夜校’开班啦,扶贫先扶志,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看着群众渴望知识的眼神,不由自主讲到晚上十点了……”5月7日深夜,驻村干部康忠芳更新了一条微信朋友圈。

  “带着感情驻村,扑下身子干事。”在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有这样一位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来自甘肃省社科联的驻村干部康忠芳,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住村干部”。

  2017年8月,康忠芳远离丈夫及刚上小学的孩子,从省城兰州千里迢迢来到甘谷县谢家湾乡丁家沟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丁家沟村四面环山、地势低洼,犹如一个环抱在大山深处的小盆地,人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丁家沟村辖9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304户、1275人。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让群众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成了康忠芳的“心头事”。

  任职第一天,她立即进入角色,开启了“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与帮扶队员一起进村入户,逐户逐人摸排贫困底数,分门别类谋划脱贫方案;晚上闲暇时间,她又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文件。集中1个多月,她走遍了全村45户贫困户和259户常住农户。

  通过走访入户,康忠芳了解到全村的主导产业是花椒和苹果,种植面积达1600亩,但技术欠缺、果园管理经验不足,康忠芳因势利导,邀请县农技人员,为群众现场讲授果树培训知识,手把手指导果树修剪。

  在康忠芳的号召和参与下,丁家沟创建了“美丽乡村丁家沟村”微信群。现有群成员205人,在微信群里,她坚持每天把村里重大事项、开会通知、惠民政策、科学知识、法律知识等进行宣传。同时,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帮助丁家沟村民销售新鲜辣椒和辣椒面510斤,销售花椒550斤,给农民增加收入36000元。同时,在看到朋友圈销售的局限性后,积极给包乡的县级领导和商务局负责人汇报丁家沟村的电商计划,准备进一步拓宽丁家沟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她充分发动村里在外工作创业的能人捐助资金6.5万元,成立了丁家沟文化队,积极组织进行秧歌、小曲、广场舞排练。2018年春节前,丁家沟首届农民春晚在丁家沟广场上演,嘹亮的歌声响彻山沟。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是她的口头禅,在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康忠芳没有忘记村第一书记的职责,她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驻村帮扶工作全过程。先后为符合条件的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报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2万,引导农户利用1万元、3万元贷款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积极推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带动模式。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危旧房农户家中做思想工作,讲修房政策补助,帮助村民算账,最终改造危旧房3户,全村消除了D级危房。

  今年4月,在康忠芳的积极联系下,丁家沟“脱贫车间”正式在村子里开工生产,给合作企业生产服装,村民不出村子便可打工挣钱,“脱贫车间”在甘肃尚属首创。

  “精准扶贫的政策好得很,让我们走上了水泥路、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自来水,还跳上了广场舞,日子越过越好了。”正在丁家沟广场下棋的老党员丁守成高兴地说。

  和康忠芳一起走在丁家沟村的小巷里,冷不防会从旁边传来一声:“康书记”,有年轻小伙骑在摩托车上呼啸而过,也会喊上一声:“康书记”。

  52岁的丁克卫和妻子牛拖全在评价康忠芳时,异口同声地说:“她真好。”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