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兵的致富梦

时间:2018年05月18日 09:3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满自文 鲁昀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本报通讯员 满自文 鲁昀

  他是一位70后复员军人,扎根深山7年,以种植养殖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当初的几名合伙人因为难以忍受条件的艰苦,相继退出,但他仍与当地农民一同劳动,一道行走在共同奔小康的路上。他就是永登县苗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张勇。

  说起帮民致富的张老板,家住永登县民乐乡井滩村的妇女闫德香赞不绝口:“我们家原先是贫困户,我跟丈夫都在这里长期打工。我在这里种地每天能挣70元,丈夫看护这些地,每月挣2000元,加起来两个人一年能挣4万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跑100多里路来这里,就是因为听亲戚说张老板从来不拖欠工资。他还自掏腰包给合作社的人办了保险。虽然离家远,但合作社就是我的‘家’。给张老板打工,我们心里踏实!”

  见到张勇时,他身着迷彩服,一身是土,正在地里除草、施肥,与祖祖辈辈劳作在田间的农民并无二致。村干部介绍说:“以前这里是一大片撂荒地。2011年,张勇到这里,流转村民撂荒地1380亩,成立合作社经营种植养殖项目。今年,他种植马铃薯500亩,高原夏菜150亩,还养了6000多只鸡。每年春耕时节,他需要的人手大部分都是在镇里找,农忙时节一天要用40-50人,还有附近的15个农民长期在这里务工,大家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一年下来,合作社给务工的农民支付工资20多万元,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在田间,张勇讲起了他最初成立合作社时的经历。在刚刚流转这千余亩撂荒地后,他晚上伴着猛烈的风声入睡;白天接送农民一起下地劳动,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他抽空学习大型机械驾驶、种植养殖技术。

  扎根深山七载,张勇与这里的农民感情深厚。七年来,除了农民工的工资支出,他把挣来的钱都投资到了合作社的发展上。七年里,水塘、泵站、管道等水利设施逐渐完善,撂荒地变成了水浇地;云杉、刺槐、榆树林立,山沟里有了绿意。去年还修建了新的办公场所,木质建筑古色古香,荒山里有了新景观。

  据中堡镇党委书记陈立升介绍:“2016年开始,合作社的情况逐渐转好。张勇跟清水河村的19户贫困户签订了协议,将他们的精准扶贫贷款95万元入股到合作社,每年每户分红近3000元,为当地贫困户致富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去年,张勇试种的20多亩薰衣草取得了成功。今年,他试种了蓝莓、树莓,期待着收获。

  张勇说:“今后我还要在荒山上做好种植绿化,让环境越来越好,把这里打造成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餐饮、采摘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基地,让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同时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