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促产业 人才集聚谋振兴

时间:2018年06月05日 11:1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通讯员杨宸宇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科技兴农促产业人才集聚谋振兴

——酒泉市百名科技特派员争做“乡村振兴”排头兵

  本报通讯员杨宸宇

  在酒泉,一批批有理想、有技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特派员活跃在河西走廊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他们走村串乡,在田间地头、产业园区与广大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整天忙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组织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帮扶龙头企业、推动创新升级……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先锋营。

  调结构,敢啃因循守旧硬骨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为积极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酒泉市坚持将科技人才集聚作为农业产业振兴的先决条件,制定出台了《酒泉市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实施方案》《酒泉市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市县两级组织部门、科技部门精心选派655名本领过硬、技术精湛、心系群众的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调结构、兴产业。

  产业振兴,发展什么产业、采用何种技术是关键。为引导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作物种植习惯,全市科技特派员紧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导向,戈壁农业培育种植优势,依托全市新型农业科技园区、种养殖大户进行示范种植养殖,变“听”为“看”,让广大农户通过对比自发地去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以往代代相传因循守旧的农业结构调整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至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已引进推广粮经作物、特色林果、草畜新品种586个,应用新型设施温室建造、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等新技术368项,带动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戈壁农业快速发展壮大,产业振兴稳步推进。

  搞培训,孕育乡土人才生力军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近年来,酒泉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研究制定了《酒泉市领军人才选拔管理办法》《酒泉市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性、支持性、促进性政策措施,着力挖掘培育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并积极谋划人才新政,精心酝酿计划实施“酒泉市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全面激发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活力动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乡村振兴献智献力;采取集中宣讲、上门服务,“产业+人才”“人才+项目”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倾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选派的科技特派员主动下沉乡镇村组、生产一线,结合冬季集中教育、三春生产等有利契机,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涉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的宣讲培训。同时,组织科技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和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给农户传授种植技能。至目前,全市科技特派员累计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现场指导4829场(次),服务农户15.8万人次。

  引龙头,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选派到岗的科技特派员,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紧紧围绕乡村治理、党建引领、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产业协会为平台,瞄准县乡村三级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技术指导、入驻帮扶等多种措施,积极助推龙头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又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平台,积极发挥组织优势,主动吸纳鼓励有志于农村事业的大学生、企业家回乡创业,“筑巢引凤”招良纳贤,“组织+人才”共促乡村振兴成效逐步显现。

  据统计,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常驻乡村、企业、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开展定点服务以来,已牵头领办创办农业企业8家,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协会31个,形成利益共同体19个,并成功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234个,研发新技术79项,应用新技术156项,申报科技项目23项、申请专利34项。一批批具有业内先进技术、新型管理模式、现代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破土而出,已有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地方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新型创业主体在组织扶持、人才加持下快速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