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第一关:陪伴是更好的教育

时间:2018年06月19日 09:3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蒋文艳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专家老师支招

青春期第一关:陪伴是更好的教育

  本报记者 蒋文艳

  2018高考中,河北平泉一名考生高考首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家里人说,今年是孩子第三次参加高考,考前压力很大,时常感觉很痛苦,甚至有抑郁的倾向。

  近年来,不时有关于孩子因学习压力大导致自杀、离家的新闻曝出。如何让孩子在“敏感期”平稳过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与热议的话题之一。

  各有各的“烦恼”

  根据最新调查,从生理上看,我国女孩9.7岁、男孩1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一般会持续到18岁左右。

  这就意味着,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已经进入青春敏感期了。

  今年5月,兰州一名小学女生离家出走数日未归,数万网友爱心接力,寻找线索。5天后,经多方努力寻找,小女孩在兰州一家属院内被找到。对于孩子为何离家出走,小女孩及家人不愿提及。

  “我报的4门课外补习班中,只有上英语课的时候最开心,因为我最喜欢英语。班上还有最多报6门课外辅导班的同学呢。周末比平时还忙,要赶着上补习班,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玩的时间。”今年上初二的刘泽告诉记者,同学们私聊的时候,都说生活很无趣、无聊,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在刘泽的家长巨女士看来,孩子马上升初三,如果不补课,孩子的成绩会更差。

  兰州东岗小学的樊越老师说,班上70名孩子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至少有三位。其中一名同学半岁之后就被送到了老家,父母三五个月才能探望一次。三岁被接回来后直接送进了幼儿园。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孩子表现出了交际能力的不足,他不能与其他小朋友和平共处,不能分享,不能愉快地游戏。

  进入小学时,这名学生依然是这样。他时常紧皱眉头,才七岁的孩子,嘴里永远都是抱怨。在他的描述中,全班孩子都在欺负他,谁都不能友好地对待他。其实,很多时候是他对其他同学挥拳相向,一言不合就动手。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争执,就在课堂上放声大哭,仿佛积攒了多少年的委屈。

  孩子承受能力正面临着考验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可孩子却越来越难管教。”兰州海峰国学心理工作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支忠认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许多行为举止是在家庭中学到的。”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二家心理咨询师田芳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是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父母应以身作则。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能以身作则的少之又少。“孩子今年幼儿园中班,我发现他特别爱玩手机打游戏,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现象的,玩起来叫吃饭都不吃。我说他不能这样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孩子却说,爸爸天天回来就玩手机,眼睛还不是好好的?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是被我们影响了。”在某国企上班的岳女士说。

  “生活条件越好,孩子的愿望太容易满足,长此以往,他们会认为应该是我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一旦哪一天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与他的预想有了差距,就会失望、难过、不甘,然后以各种形式想方设法寻求解决,也就有了发脾气、大骂、满地打滚,甚至出现极端的自残现象。”兰州五泉小学老师朱宁说。

  “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还有一点是因为缺失了心理的安全感。”樊越老师认为,从小不能与父母亲密相处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孤独,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遇到挫折后无处倾诉,就很有可能一时冲动产生轻生的念头。

  陪伴是更好的教育

  现在中小学普遍有心理咨询室,部分学校还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是比起成百上千学生的需求,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校里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我一般会察言观色,然后针对不同的孩子制订不同的教学对策。”朱宁老师说,对成绩差的孩子我会尽量克制,少批评多表扬,让他建立自信;对好学生,我会适当进行批评,要让优秀孩子也知道自己是有不足的,也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钢。

  现在的学生在各阶段要应付各种考试,加上繁重的学习,心理压力非常大。支忠认为,家长过于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只是在孩子心中形成了无形的枷锁。

  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甚至心理健康更重要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其中,不少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都产生在与家长的沟通不畅上。

  对此,田芳建议,在这个特殊阶段,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从自身做起,对孩子尽量的支持理解,引导和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