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谨防骗局

时间:2018年06月25日 08:5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苏叶王耀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高考招生谨防骗局

  本报兰州讯(记者苏叶王耀)6月22日我省高考成绩公布,招生录取工作将陆续展开。针对高考招生的各种诈骗活动又有可能卷土重来,为此,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双眼,以免掉入骗子的圈套。

  1.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将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警方提醒: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可通过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教育部门公布的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

  2.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关系”

  不法分子自称有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关系,可通过“内部指标”“机动指标”等名额“低分高录”,或争取到特长生加分。

  警方提醒:如果家长碰到以高校招生中介机构或代理人的名义找上门来的,搞清具体情况后到学校网站上核对或直接打电话到学校招生办公室一问便知。如遭遇类似“收费买指标”的情况,要到教育考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切莫上当受骗。

  3.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相混淆,声称只要花钱就能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

  警方提醒: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等。骗子进行一系列包装,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上。事实上,这类学生“入学”后无法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也拿不到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4.艺术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应该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的谣言。

  5.打着“补录”的旗号行骗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不法分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省市教育考试院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省市教育考试院、教育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等)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认准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

  6.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警方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考生和家长也可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7.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

  不法分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不法分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

  警方提醒: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考生和家长收到类似电话或短信,要先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一定不能随便透露个人信息及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免上当受骗。

  8.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会有一些变化,不法分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比如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警方提醒:任何形式的高校招生录取都要经过省教育考试院的统一审核后,才能在教育部注册取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