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率性本真的道家风骨

时间:2018年07月09日 16:53 来源:甘肃经济网 李飞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李飞舟

  初识李清照,得缘于中学课本里的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当时只对内容熟记于心,对作者也只知大概。在往后的闲暇阅读中,随着对李清照作品的广泛涉猎,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才气与风骨,让人总有一种探究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好奇和冲动。

  李清照现存的词作、诗文共计七十余篇,虽然数量上远不及李白、杜甫、苏轼等人,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被尊为“绝世才女”“词国皇后”,历来为人们称道。1987年,国际天文学组织给水星的十五座环形山用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有两位女性,一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女诗人蔡琰(蔡文姬),一位就是李清照。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已获得世界的瞩目、认可,她的名字及其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李清照的诗词清新、秀丽、感伤、多情。七十余年的苦乐年华,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通过纤纤细毫化作字字珠玑的传世经典,每每读来,令人遐想万千、为之动容,眼前总能浮现出一个孤傲耿介、清秀端庄又略带伤感的才女形象。

  作为一个女性的李清照,长期生活在一个封建男权社会中,她是不能参加科举踏入仕途的,也不能像其他男性文人墨客周游四海、广交朋友。然而,她的诗词作品却透露出一种健朗、超脱的气质和风韵,折射出成熟的人格取向和精神世界。人们不禁要问,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中,作为一个女性,是什么让她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脱俗的品质,又是什么陶养出李清照俯视巾帼、不让须眉的才情?

  敢爱敢恨真性情

  李清照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李格非为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著作颇丰。母亲王氏据载为宋时翰苑名流、最年轻的状元王拱辰的曾孙女,亦善文。因此出生在诗礼之家的李清照有了大量的机会饱读诗书,触碰圣贤。虽然我们对李格非的文学作品知之甚少,但从其交游之广,苏轼门下的经历,我们不难想象,苏东坡豁达、豪放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格对李清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从李清照的作品及其风格可以探寻到明确的答案。

  诗为情之歌,情为诗之魂,爱情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这一定律对于性格豪放的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的第一次真爱是从她的《和羞走》开始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桩美满的爱情就此拉开了序幕。应该说,李清照爱情的前半段是幸福的、浪漫的、热烈的。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她嫁给了与父亲同朝为官、后为南宋左仆射的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新婚燕尔,时为太学生的赵明诚每月初一、十五才能放学回家,夫妻得以团聚,读书品茶,琴瑟和鸣。“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枕簟凉。”这种掩饰不住的缱绻情愫,在传统世俗之流看来,似有艳词、浪语之嫌,但谁知词人对爱是如此的满足和陶醉。青春年少、性情爽朗的李清照,总是喜欢拉着丈夫逛游十里御街,执手相握,不拘小节,挑战世俗,即便别人讥讽有伤风化,但依然我行我素。

  爱情往往是美好而又短暂的。李清照与丈夫在青州隐居十年,夫唱妇随,相濡以沫。但这样甜蜜的岁月随着赵明诚赴莱州上任化作了相思之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漫漫长夜,孤深宅院,茕茕孑立的李清照,将这种幽怨的情愫无尽地倾注到了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四十六岁时,赵明诚急病身亡,伴随而来的还有靖康之难。对于女人来说,四十六岁是一个相对尴尬的年龄,在封建礼教、理学盛行的时代,女人对于爱情只是一种奢望,尤其是在国破家亡的危难之际。但李清照显然不是,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注定了爱情在她的世界里永远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正是基于李清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被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乘虚而入,进入了李清照的感情世界。张汝舟利用乱世,给予了李清照些许关怀和慰藉,获取芳心,使李清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第二次爱情,下嫁于他。虽然表面上是仰慕李清照的盛名和才情,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贪图李清照与赵明诚一起搜集的金石文物,岂不知,他的那些伎俩,如何对付了心性高洁、耿直刚烈的李清照。在看清了张汝舟的真实意图后,性格刚毅的李清照毅然选择离婚。在宋朝女子离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控告丈夫的罪行,一旦罪名成立,婚约即解除。但按照宋代《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为了摆脱这段不幸的婚姻,李清照不为所惧,以甘愿坐两年牢的心理准备,状告张汝舟“妄增举数”(科场舞弊行为),最终,张汝舟被削官流放,李清照如愿离婚。虽然后来李清照在赵明诚的亲戚綦崇礼的帮助下免除了牢狱之灾,但其选择不苟且、不含混的反抗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爱的清高、恨的彻底的倔强性格。

  李清照的爱憎分明不仅仅体现在儿女情长上。在权势倾轧、国运不济的北宋后期,面对复杂残酷的元祐党祸,李清照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元祐党人的一边,并愤然写诗讥讽手握重权的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表现出了磊落不凡、孤高耿介的文人士大夫情怀。这种情怀也表现在她在乱世之中对英雄的呼唤:“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她将对“临大节而不可夺”的英雄气节的爱慕和褒扬和对宋朝统治阶层偏安江南、醉生梦死的现实的痛恨和无奈都体现在了她的作品中,“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是国仇家恨、忧民之痛。

  李清照的一生虽然有过短暂的幸福欢乐,但更多的是痛苦,尤其是到了晚年,孀居之愁、沦落之苦、亡国之痛相互交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自己最困苦无助的时候,一阙《声声慢》以浅俗之语入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其忧郁凄楚的心情跃然纸面。

  率性本真平常心

  后人常以“唐风宋韵”来描述宋朝的简单、自然、高雅和优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是浪漫,皆是禅意,别有韵致。在李清照看来,生活其实很简单、很自然,她也不愿赌天意、猜人心,而是以平常心对待自我和生命,追求一种对现实的超脱,这与道家追求的生活境界相契合。作为词人的李清照,既敢于面对现实,抒写现实,又不困于现实,在她追求的理想境界里,酒、花、梦成为基本的元素。

  李清照的一生际遇和感情历程始终与“愁”和“酒”联结在一起的。“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惬意的时候,燕饮达旦,把酒言欢;失意的时候,举觞自醉,借酒消愁,酒成为李清照复杂感情深沉的寄托。李清照这种随缘自适、以酒为伍的生活方式正是庄子“醉者神全”思想的体现,率性而为、一任天然。

  李清照从小生活在景色秀丽的山东,对于景物有鲜活的热爱度,她爱花如嗜酒,品花如品茗,无一不是倜傥风度和独特情韵的自然流露,在她的诗词作品中对鲜花融入了个人情感、生命忧患和精神理想。爱花爱美,爱的是青春、生命和自我。她之所以对梅花情有独钟,梅之清、贞、傲,饱含了她遗世独立、丽质天生的品质。“此花不与鲜花比”,“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她的梅花显然带有清雅闲适的意趣追求和素淡清瘦的道家风骨。

  “梦”也是李清照词作中的常客。“梦断偏宜瑞脑香”、“留晓梦,惊破一瓯春”,“熏透愁人千里梦”等等,最为有仙境的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渔家傲》引用了“离所”、“鹏”、“三山”等超越梦的意象,都是道家著作中很常用的。作者情不自禁地游荡在仙境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超脱的渴望,与道家“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逍遥游”有异曲同工之妙。

  “气以定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性情”(《文心雕龙·体性》)。在李清照大开大合的一生中,入世而超世、多情而飘逸、脱俗不离俗,真情感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活出了本心,其率性本真的道家风骨,决定了她是智慧的,超群卓绝的。

   不物于物淡泊意

  道家倡导自然、真实的思想,在宋代城市经济兴起、物质充裕的背景下,大行其道,成为显学。李清照也凭借道家思想的精神支撑,使她在漫漫人生长河中、在各种凄苦和打击中,活的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激情。

  李清照出生在文化源远流长的齐鲁大地,生长在书香门第、上流社会的她,有爱慕虚荣、攀附富贵的资本和条件,但李清照淡泊名利,安于清贫,始终以“不物于物”的道家风骨修身立行。若把青州十年看做李式归隐的话,虽然是出于赵明诚仕途低谷的无奈选择,但她归隐的情感质地很高,指向非常单一,纯粹是隐于书斋、专于学术,醉心于精神世界,在自我的精神天地里寻求自适。“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表现出李清照厌弃世俗、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用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去追求个性的自由,也正是老庄认为最高、最美的人生境界。随着公公赵挺之的去世,家境的衰落,赵明诚在政坛上的失势,李清照是用一种平和心态看待,用“坐上客来,尊前酒满”的旷达情怀劝慰丈夫赵明诚,并陪伴夫君左右,同志平等式地尝试岁月静好的素心生活。丈夫去世后,她一心不二,不负丈夫遗嘱,想尽一切办法,保护金石文物,熬费心血、不遗余力地完成了《金石录》的校勘工作,这种心无旁骛的执着,正是“不物于物”道家风骨的体现。五十岁以后,李清照长住杭州,居小楼,醉心于诗词,不为名利所扰,不为市侩所困。虽然青灯孤影,但自个把生活过到了精致、大美,有滋有味。即使经受牢狱之苦,出狱时仍款戴盛妆,一袭白色长裙,在友人的陪伴下,走过“珠帘翠幕、残差十万人家”的杭州城,好一派仙风道骨,成了杭州城津津乐道的话题。其敢于面对现实,又能超脱现实,“安时而顺处”、“齐物我”的人生态度;简朴守真、不媚权贵的风骨成就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扬眉女子。李清照,正和她的名字一样,清丽而脱俗,颇具道家风骨的她给中国词坛带来的清高意趣、淡远情怀,是无人比拟的,而她质朴本真、敢爱敢恨、“不物于物”、冰清玉洁的人格魅力,也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拜,让巾帼添彩,使须眉含羞。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