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岁 400公里 1183万人

时间:2018年07月10日 08:4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燕春丽 实习生 徐碧凝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1周岁 400公里 1183万人

——写在宝兰高铁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

  2018年7月9日,宝兰高铁迎来一周岁生日。

  一年来,宝兰高铁舞动助跑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驰骋在秦岭腹地、陇东地区,以“画龙点睛之笔”,按下多拉快跑“快进键”,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实现了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的成功握手,使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8年7月9日,宝兰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183.61万人,日均发送旅客3.24万人,单日最高纪录5.42万人,发送旅客约占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旅客总发送量的21.2%,成为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兰州、西安跨入“同城生活”时代

  宝兰高铁正线长度400.64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5.74公里,甘肃省境内354.90公里。全线设宝鸡南、天水南、秦安、通渭、定西北、兰州西等8个车站。

  宝兰高铁打通了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的“最后一公里”,使甘、青、新三省一举融入全国高铁网,实现了与中东部地区的互联互通,大大缩短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时空距离,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上的快速铁路通道,使兰州、西安一举跨入“同城生活”新时代。

  上世纪70年代,兰州至宝鸡列车需要运行26个小时。而今,坐高铁只需2个小时即可到达宝鸡。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激发了沿线城市的发展潜力,架起了“高铁经济走廊”,缩短了人们的时空距离,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高铁同城效应”“双城生活”逐渐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亮丽风景。

  频繁往返于兰州和西安间做服装生意的吕老板对高铁带来的便利感触颇深:“现在去西安看货订货,一天就能全部搞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财力。”

  7月9日,天水南站候车室人头攒动,高铁已然融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高铁将城市间的距离拉近了,天水市民坐高铁去西安逛街购物,1个多小时就到了,就像坐公交车一样。”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傅小春说。

  中国铁路兰州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宝兰高铁未开通之前,兰州西站日均接发列车24对。宝兰高铁开通后,日均接发列车61.5对,运力资源更加优化,旅客出行更加便捷。2017年7月9日至2018年6月30日,兰州西站发送旅客达542.33万人。

  动车鸣笛奔跑出一个“新天水”

  天水南站站长谷江梅告诉记者,宝兰高铁运营一年来,天水南站累计发送旅客340余万人,单日最高纪录18345人。秦安站累计发送旅客110余万人,单日最高纪录10409人,开启了天水文化旅游新时代。

  “今年,来天水的游客量预计突破4000万人。”傅小春高兴地说,宝兰高铁开通后,将天水接受游客的范围从100公里范围内延伸到300公里,甚至500公里。针对交通模式的改变,天水市相继推出了美丽乡村游,高新示范园区,冬季滑雪场、温泉,夏季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深度旅游项目。在高铁带动下,天水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均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增幅达25%,同时带动星级宾馆、农家乐、餐饮消费等行业接待游客增幅达30%左右。

  高铁的开通,不仅带动了天水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极大促进了当地交通企业经营模式、产业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天水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水开往兰州、西安、咸阳机场等城市的大巴车从以前的六七十趟减少到了现在的四五趟,其它大巴车均转型到旅游业上来。产业的转型极大优化了天水的交通格局,降低了公众交通和旅游交通成本,同时也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

  “主动推”变“开门等”

  宝兰高铁,在大大缩短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旅行时间和城市间时空距离的同时,提高了陆桥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实现了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了沿线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了西部经济建设“换挡提速”。

  王红芮是天水梦源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从14岁跟随父亲开始在果品销售行业打拼,多年来让王红芮最为苦恼和头疼的就是甘肃秦安县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造成信息闭塞,不能吸引和留住客源。“做生意不难,谈生意难”是当地企业家一个普遍的感受。

  “宝兰高铁开通后,秦安到全国很多城市可以实现朝发夕至,很多北京、江苏的客户和电商企业直接坐高铁来察看、感受我们的果园,上门和我们谈生意,签订单。”王红芮说,公司目前已和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高铁开通为果品销售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自去年以来,公司线上订单从几千箱增加到了三十多万箱,线下普通客户订单也从三千多吨增加到六七千吨。

  宝兰高铁建成后,陇东南地区以马铃薯为代表的丰富特产,以及围绕马铃薯产业兴起的各种商务、科技论坛交流,随着高铁的互联互通而强势崛起,土豆的生产加工、销售“主动推”转变为“开门等”,广州、浙江等地的土豆商纷至沓来,也带来了更大的商机和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

  来自广州的商人陈宗玉说,宝兰高铁开通前,他在定西的土豆及农副产品订单都是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宝兰高铁开通后,乘高铁10个小时就能到定西,可以当面谈生意、鉴定产品质量,这样一来,自己和客户们都更加放心。

  沿线百姓得福利

  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大漠孤烟、七彩丹霞……乘着高铁的东风,无论在区域交通改善、老百姓出行体验,还是在文化旅游业发展、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展现了新的形象和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春运、节假日期间,宝兰高铁以其便捷、舒适、快速的特点备受短途旅客青睐,大大缓解了以往天兰线的运输压力。2018年春运期间,定西北车站每天的发送量都达到4000余人次。

  定西北车站客运值班员张帆说,自宝兰高铁开通后,流量一直很大,节假日客流会翻倍增长,外出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叠加,导致前来车站购票乘车的旅客非常多,出行客流高峰连续不断。

  宝兰高铁开通之前,通渭温泉和红军长征纪念馆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少有人知,来此游玩的人少之又少,当地百姓守着优良资源但却无法发挥巨大作用。高铁开通后,到通渭参观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馆、泡温泉疗养度假的游客多了起来,甚至是大型旅行团都来此游玩,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通渭县城出租车司机杨师傅直言道,前几年的时候,来旅游的人都是坐大巴,而且特别少,出租车停在汽车站门口一天拉不上一个游客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好了,车只要开到火车站广场,不愁没有客源,去一次温泉公园35元,一天跑六七趟都不成问题,明显感觉收入增加了。

  定西市陇西县、通渭县等都是省内劳务输出大县,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缓解了老百姓的出行压力,还为外出务工、求学的老百姓带来了新的出行体验。“我们再也不用坐绿皮车慢悠悠地晃荡将近30个小时去乌鲁木齐摘棉花了。”陇西县菜子镇的刘巧云如是说。

  本报记者 燕春丽 实习生 徐碧凝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