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冶集团 勇立潮头搏风浪

时间:2018年07月17日 08:0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房惠玲 实习生翟欢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八冶集团承建的宁夏启元药业年产2.5万吨红霉素工程。

八冶集团承建的金泥集团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八冶集团承建的金昌市图书馆工程。

  本报记者房惠玲 实习生翟欢

  今年3月,八冶建设集团公司从北京领回了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证书,这标志着该公司已跻身全国一流建筑企业集团行列。这个诞生于1955年,扎根戈壁滩、建设大西北,创造了多项人间奇迹,被誉为“共和国功勋部队”的老牌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辉煌、破产重组时的困境、改制重组的探索,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不管如何分分合合,八冶人始终初心不变,八冶这块品牌依然熠熠生辉。

  建立多元化项目管理机制

  八冶集团原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八冶金建设公司,成立于1955年10月,是新中国在大西北最早组建的大型冶金施工企业,为祖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铜城白银、镍城金昌、钢城嘉峪关的最早建设,八冶功不可没。但和许许多多的老牌国有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初期,八冶也出现了种种不适。

  老职工张师傅是1986年参加工作的,那时施工单位不但有活干,而且活还比较饱满。让他记忆犹新的是,1986年白银铝厂建设的时候他刚好参与,虽然当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有活干,心里还是美滋滋的。1996年以后承接的工程就少了,每月的工资是五六百元,在岗职工三个月发不出来工资是很正常的事,1996年至2006年建设任务越来越少,工资发起来很困难。

  2006年,八冶集团不得已进行了政策性破产,原有一万多职工的企业,通过采取退休、买断等办法,最后只剩下了3000多名职工。

  破产重组以后,八冶集团从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市场化和人性化原则,按照先易后难、自下而上、先行先改、分步实施的思路,从股权改革入手,在项目部、二级公司和集团公司三个层面实施以股份制为重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经历了改革阵痛的八冶集团公司在所有项目推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和项目股份制,建立了“股权多元、决策共商、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项目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项目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和项目盈利能力。

  重点推行模拟子公司改革,主要通过核心管理层和骨干员工入股,引进社会资金,将分子公司改制成为集团公司、核心管理层、骨干员工及外部投资者出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其中集团公司持股30%,核心管理层持股不低于30%,骨干员工和社会股东持股不超过40%,且社会股东持股不超过20%。这种“334”股权模式,在公司保持控制力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股权设置,形成制衡约束机制,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增强了责任意识,调动了积极性。分公司也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同时,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在建筑业方面、房地产业方面、装备制造方面、投融资方面、大健康及医养产业方面、项目置换资源上使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

  完成政策性破产和改制重组后,八冶公司迎来了“包袱轻、人员精、机制活”的历史最佳发展机遇期。公司干部职工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年产值从5个亿发展到70多亿。

  从“大锅饭”到“分灶吃饭”

  这几年,在市场持续低迷、项目大幅减少、恶性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八冶公司仍然能保持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几年前开始对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他们打破了“大锅饭”,形成了“分灶吃饭”;打破了固有的利益藩篱,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激发了基层公司和广大员工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体制机制产生了内生动力,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市场化、人性化的改革,只有不断深化,绝不可中途歇脚。八冶集团以问题为导向,在改革进程中遇到什么障碍就突破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同时,继续深化集团公司层面上的改革,进一步明确法人治理结构组成各方的“权责清单”,使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各自作用有效发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模拟子公司规范运行,促使二级公司和区域分公司取得法人资质,成为市场主体。

  人才是企业制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谁能留住人才,谁就能留住技术、留住优势,谁就能拥有未来。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把培养人才工作放在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导师带徒”“培养青年领军人才”“打造八冶铁军”“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涌现出各类岗位能手和骨干人才,营造了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先后新招进一千多名高校毕业生。同时,不拘一格吸纳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加盟八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将市场开发作为生命线

  八冶集团始终将市场开发作为生命线,扩大产值,实现薄利多收,规模效益双提升。公司及各单位加大对项目责任制的签订、监督、考核、问责力度,坚决堵住效益流失的各种漏洞。向行业中高端要效益,全国施工产值利润率平均在3%左右,而PPP项目产值利润平均率达6%-8%。

  近年来,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在“一二三”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做大做强集团公司,做实做快区域公司、做专做精专业公司”为目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加强经营管理,精心组织施工,严格履约合同工期,确保重点工程施工,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八冶铁军。

  集团公司着眼于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采取上下一盘棋联合开发、滚动开发,巩固传统领域,开拓新的领域。目前,已在全国拓开了市场,逐步在全国各地分省、分地域设立分公司,触角基本覆盖神州大地,地区公司各自发挥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成功开发了新疆广汇、兰石老厂区改造、兰州新区保税区等重大项目。2017年,中标298项,中标值72亿元,其中中标1亿元以上项目有14项,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0项。

  国外市场,成立巴基斯坦有限公司,调查掌握了该国工程建设的基本国情;以在建社保基金总部大楼为契机,筹备注册了埃塞俄比亚分公司;玻利维亚分公司与深圳为可达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尾矿管线和高架桥修复项目,“走出去”实现新突破。

  随着国际市场的快速拓展,八冶集团公司相继承建了俄罗斯、南非、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多个国家的工程,对外工程承包位居甘肃第二,被甘肃省授予对外贸易先进单位。公司改制12年来,累计开发国内工程项目537亿元,国外工程项目18亿元,实现了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协同发展。

  质量诚可贵诚信价更高

  诚信是金。深谙此道的八冶集团始终坚持以诚取信、以信立荣,把铸造“诚信”品牌作为“灵魂工程”来建设,干一项工程、树一块品牌、交一方朋友、赢一片信誉。他们实施打造“诚实守信、八冶铁军”基础性战略,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重点工程工期、质量均得到有效保证,承建工程合同履约率达100%,企业信誉不断提升,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大加深了公司和业主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八冶知名度和信誉度,为公司承建更多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积累了宝贵的非物质财富。

  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AAA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连续14年保持省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被省政府国资委评定为“好班子”,公司主要领导荣获全国有色行业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企业多次获得鲁班奖。自主创新的“400KA船型电解槽制作技术”“4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阴极母线制安技术”“109m2流态化沸腾焙烧炉内衬砌筑技术”等三项科技成果分获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自主编制的“400KA船型电解槽制作施工工法”“4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阴极母线制安施工工法”“109m2流态化沸腾焙烧炉内衬砌筑工法”“109m2焙烧炉壳体制作安装施工工法”等四项工法被评为省级工法。这些技术和工法的评定,对八冶建设集团公司进一步提升资质、开拓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半个多世纪的南征北战,八冶公司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区市,在一大批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中屡立战功,被誉为“八冶铁军”。八冶人的智慧与汗水已物化为共和国大江南北的一栋栋高楼,一座座厂房。具有半个多世纪光荣历史的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在浴火重生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这不仅是八冶人美好的回忆,更树立起了重振八冶雄风的自信。

  八冶人知道,建设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依然任重道远。他们正积蓄更大的力量,以全新的姿态搏击在行业的潮头。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