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故事

时间:2018年07月17日 09:1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利军 甘红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智库/大学习

书写“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故事

——对甘肃省红十字会系统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人道助手作用的探析

建成后的“博爱家园”硬件项目

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现场

红十字志愿者在校园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六一”儿童节前夕,红十字志愿者看望白血病小患者。

  利军 甘红

  中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

  近年来,甘肃省红十字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紧密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全力做好脱贫攻坚,重点开展对易受损人群的人道救助、扶贫帮困、助医助学等人道公益活动,兜住民生底线,为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也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作出了表率。

  守好民生底线唱响人道好声音

  如果遭遇地震、车祸等突发灾难,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就能有效降低伤残和死亡率。

  今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和“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之际,甘肃省红十字会联合市、县红十字会于5月7日-13日,分别在通渭县第三铺乡和兰州市市民广场举行“人道——为了你的微笑”为主题2018年红十字博爱周系列宣传活动,进行应急救护、防灾减灾宣传,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灾难和伤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提供指导。

  对呼吸、心脏骤停的病人,把握施救的“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活动引起现场群众的强烈兴趣和关注,部分群众在红十字救护员的指导下,饶有兴味地学习心肺复苏、AED(体外自动除颤仪)使用等救护知识和技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向在场群众讲述红十字会的职责、宗旨、原则以及《红十字会法》等知识,号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和遗体,以实际行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据了解,“三救三献”工作既是甘肃省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又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近年来,甘肃省红十字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省各级红十字会高举人道主义旗帜,积极开展“三救”(应急救援、人道救助、救护培训)“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人体器官和组织捐献)和志愿服务工作,为健康甘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陇南市武都区一名已接受先心病手术患儿家长说,“对符合手术条件的先心病患儿进行免费治疗、手术,这就是脱贫攻坚中的精准扶贫,可谓具体到了家庭和人。如果没有红十字会的这项救助,估计一家人就得为救治孩子忙乎,哪还有时间发家致富,只能是越来越贫穷”。

  今年3月6日-8日,“救心行动”在甘肃省陇南、定西、武威等地开展。项目共筛查249人,其中符合手术条件的先心病患儿138人,这些患儿全部安排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

  “‘救心行动’是甘肃省红十字会联合广东省红十字会、广东省明医医疗慈善基金会、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在甘肃省开展的筛查和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的专项行动。项目对在筛查中发现的满足救助条件的贫困先心病患儿进行免费救治,产生的手术费用由医保及基金会承担。”

  与此同时,今年4月10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甘肃省红十字会联合甘肃省人民医院共同开展了“天使之旅——走进甘肃临夏贫困先心病患儿筛查行动”。在临夏市和康乐县,对当地0-14周岁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筛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全部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天使阳光基金”国家彩票公益金配套100万元,根据患儿家庭自付标准进行资助,甘肃省人民医院也为每位患儿减免1000元医疗费用。

  据了解,“小天使基金”和“天使阳光基金”公益项目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成立的救助贫困家庭白血病、先心病患儿专项公益基金,长期依靠向社会募集捐款和国家彩票公益金支持,依托各省红十字会具体实施的专项救助公益项目,针对0—14岁以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公益性医疗救助。也是甘肃省红十字会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人一策”的具体措施之一。

  截至2018年5月,全省共接收白血病患儿申请救助材料596份,已救治白血病患儿368人,投入救助资金1126余万元;接收先心病患儿申请救助材料694份,实施先心病手术救治患儿235人,投入救助资金454.58万元。

  2017年10月11日、12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分别为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加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小天使”“天使阳光”项目定点医院标牌,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加挂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医院标牌。标志着这3家医院作为甘肃省实施治疗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治疗白血病定点医院被正式确立并开展工作。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甘肃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和开展了省内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累计接收救灾款物14.36亿,其中:接收救灾款11.52亿,接收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2.84亿。主要用于“5·12”地震、舟曲泥石流、岷县暴洪、岷漳县地震、临洮地震等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援建民房重建项目13987户,援建卫生院、卫生室等卫生重建项目492个,学校重建项目211个,村民活动室重建项目77个。发放救灾物资2.81亿。

  在“救护”方面,2016年以来,“健康甘肃:百万生命守护工程”持续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健康甘肃2030规划》,通过“六进”(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大力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应急救护培训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救护培训工作覆盖了全省安监、旅游、教育等20多个行业,共有7.93万人经过培训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资格证”;普及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57万人次,救护培训普及率达全省常住人口的2.19%。

  在“救助”方面,广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博爱助学”等系列活动,援建“博爱卫生室(院)”53所、共341.5万元,博爱学校8所、共371.3万元,“红十字书库”333个。针对政府关注、社会关切、群众需求的重病、孤寡、残障、失学等困难群体,广泛开展人道关爱行动,发送助学金、大病救助款等462.04万元。开展了“白内障复明项目”,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983例,让贫困白内障患者摆脱疾病困扰,重见光明。

  自2001年开始,甘肃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走进校园、劳教所、戒毒所,登上列车,深入农村社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在校大学生5000余人,吸毒戒断人员671人,向8万余名进疆采棉务农人员宣传防艾知识。

  此外,2014年年初,甘肃省红十字会申请到了中国红十字会艾滋病关爱与帮扶项目。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对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关爱活动,工作覆盖范围和受益人数不断增加,对艾滋病病人的培训和救助取得了良好效果。自2014年以来,每年向20名贫困艾滋病患者提供生产自救帮扶金,并开展营养护理知识培训和心理辅导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已帮扶100人。

  弘扬红十字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2017年10月29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35岁的金昌铁业集团职工祁磊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等待移植的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这是我省第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甘肃省完成的首例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了甘肃省志愿者必须在外省完成采集的历史。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郭玉芬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看望了志愿者祁磊,并为他颁发了“甘肃省红十字会博爱金奖”。

  “祁磊的善举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郭玉芬说,希望在他的带动引领下,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奉献爱心,挽救他人的生命。

  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甘肃省分库志愿捐献者已达3.6万余人,已有32位志愿捐献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其中向国外患者捐赠2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开展人类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工作,成为甘肃省首家采集定点医院并纳入中华骨髓库全国捐献、移植工作体系,已成功完成了4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

  同样,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是挽救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在甘肃省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上已镌刻了66位捐献者的姓名,他们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在人生的终点,超世俗、献大爱,将自己的躯体奉献给了国家的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事业,用自己的器官挽救素昧平生的器官衰竭者的生命,是文明进步的先行者。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今年4月3日,甘肃省红十字会在甘肃省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深切缅怀为社会文明进步、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挽救他人生命做出奉献的捐献者们。

  据了解,我国的器官移植总量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约有100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有移植适应症的约为30万左右,而能实现移植的患者仅为1万人,比率为30∶1,等待移植的患者并以每年净增长4000到6000例数量递增。鼓励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用于挽救他人生命,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760人,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564人。实现遗体捐献39人,实现器官捐献28人;捐献器官组织72个,其中肾脏48个、肝脏21个、心脏1个、肺脏2个、角膜22只。

  “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是各级红十字会广泛开展人道服务的有效途径,更是红十字会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今年29岁的高立是2017年度甘肃省“最美红十字志愿者”,同时也是中国红十字总会“优秀志愿者”。她是康乐县红十字会独立开展工作以来第一批志愿者,现在是县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队员、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参加工作7年零4个月,已经追随红十字会旗帜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行走了整整7年。

  2011年,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家园项目在康乐县实施,高立抱着积累社会实践想法第一次接触红十字会,由此便对志愿服务工作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高立说:“那时候,当地群众对红十字会不怎么了解,我们在项目村先是挨门挨户做宣传,之后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开展基线调查、VCA评估、防灾减灾知识传播、卫生健康培训、应急演练等志愿服务,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逐渐融入其中。”

  “和老年人聊天搞卫生;和留守儿童交朋友做游戏;给贫困户送温暖拉家常,已成为高立的工作内容之一。”她手机里有很多村干部、留守儿童、老年人的电话和微信,一到节假日,就会给她发信息打电话,也会收到他们的节日问候,作为普通的红十字志愿者,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2016年12月24日,高立培训并指导的5名康乐县五户乡丁滩村村民,代表临夏州参加“健康甘肃2016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是全省唯一一支参赛的农民代表队。

  高立表示,“七年的志愿者工作经历,使她成长,让她成熟,令她感动!不是她带给了人们幸福,而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大家!也不是她感动了大家,而是志愿服务本身感动了她!”

  为提高全省各级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服务易受损群体的能力和水平,培育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011年甘肃省红十字会将项目管理引入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制定印发《甘肃省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计划实施方案》,决定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实施红十字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工作,以期通过5至7年的努力,推动甘肃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逐步向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7年来,甘肃省红十字会对全省46个县区、56支团队、78个项目给予支持和培育,累计经费投入100余万元。

  2018年起,甘肃省红十字会对已经形成的精品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将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品牌项目。同时,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和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相衔接,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得到国家、社会和国际项目支持,推动志愿服务科学、健康发展。

  “社区家庭小药箱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普及”是甘肃省红十字会培育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红十字会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专业化的一个范例。兰州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实施五年来,科学、专业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被评为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兰州理工大学红十字志愿者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心目影院”,服务对象为特殊人群。项目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志愿服务项目培育计划和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支持,其中“我是你的眼——盲人讲电影”项目2016年再次蝉联全国第一。

  保民生与促发展有机结合建立“授人以渔”扶贫模式

  据了解,从2014年5月8日开始,每年的一些节假日期间,康乐县莲麓镇足古川村卫生室站前都十分热闹。红十字运动知识宣传、义诊活动、防灾减灾知识传播、地震救援演练……活动吸引着村民们热情参与。甘肃省红十字会积极实施的“博爱家园”项目,最早一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项目村成为康乐县易地迁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补充。

  博爱家园项目是中国红十字会在积累多年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红十字会核心业务,借鉴国际项目先进理念,以社区为平台,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综合性发展型项目。项目主要包括组织发展、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生计发展四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在社区成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开展红十字特色的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服务,建设利民设施,发展生计,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综合实力。首先,关注贫弱人群的生活,通过修建村卫生室、道路、广场、饮水等利民设施工程,改善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其次,关注贫弱人群的生产,通过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协商确定扶持方式和对象,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用老百姓的话说,“博爱家园”项目就是由红十字会资助,老百姓自己做主,力所能及地做想做的事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舟曲县大川镇土桥子村,只要提起袁青琴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是一位从贫困户逐渐成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其实,2004年,袁青琴的丈夫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受了重伤,两次手术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至今丈夫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天有不测风云,她在一次劳动中,膝关节严重受伤,先后到兰州、西安等地进行手术治疗,至今为二级肢体残疾。

  2014年6月舟曲县红十字会生计基金为袁青琴借款2万元,她从其他渠道筹集资金8万余元,总共筹资10万余元作为启动资金,与12户村民一起成立了大川镇土桥子村亲情种植专业合作社,修建起了一座270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大棚,购买原材料,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辛苦付出换来了蘑菇的丰收,第一年就实现产值6万余元;在舟曲县红十字会生计基金连续4年的扶持下,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经营体制已逐步完善,总产值达到25万余元,其间带动周围4户残疾人家庭入社,帮助他们勤劳致富。

  2016年11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资助文县碧口陇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文平发展茶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

  项目以“公司+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红十字“博爱家园·生计项目”资金10万元),带动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水蒿坪村和碧峰村50户贫困户发展优质茶叶生态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1969年出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郭文平表示,2017年4月28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援助的陇兴茶业公司发起了“文县绿茶百万众筹扶贫项目·一片茶香飘四海,诚信扶贫助乡邻”在碧口镇马家山启动。经过三个月努力,成功众筹百万余元。

  一年来,在生计项目的促进下,年销售增值100万元。所帮扶马家山村、水蒿坪村和碧峰村50户贫困户年增收户均在6000元至10000元,真正体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博爱情怀,同时也体现了红十字会参与电商扶贫的积极作为。

  “通过博爱家园·生计项目的实施,不但使文县碧口陇兴茶业有限公司运营提高,知名度提升,而且让所帮扶农户增加了收入,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同时,展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服务社会,帮扶农村的广阔愿景。”郭文平说。

  ……

  除了生动案例,博爱家园项目还积累了一串串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规模上看,博爱家园项目已经覆盖甘肃省的79个农村社区,其中72个项目村在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县,7个项目村在插花型贫困县,惠及8万多人口,是红十字会助力国家扶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从资金量上看,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为甘肃省共投入2830万元,其中专项生计资金739万元。

  甘肃省红十字会通过实施“博爱家园”项目,积极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经常扶”向“扶长远”转变,为红十字助力扶贫攻坚探索了经验。几年来,累计整合资金3322万元,实施“博爱家园”和社区韧性项目95个。

  红十字会项目立足于社区(农村)的实际需求,通过成立村级红十字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使项目与村民保持“零距离接触”,打通了“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

  红十字会参与扶贫项目注重生计发展,特别是选取弱势群体支持其个性化生计发展方案,做到精准到户、措施到位;扶贫先壮志,通过易受损性与能力评估、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群体认识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树立脱贫信心,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

  甘肃省实施博爱家园项目很“给力”,也很“接地气”。秉承“民需我为”和“民生为本”的理念,以社区(农村)为项目实施单元,以易受损群体的生产生活改善为项目实施内容,有效对接了当前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尤其在生计发展方面,不但探索了很多模式,而且顺应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红十字会创新“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开展模式,不断拓宽社会救助领域。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农家、进工厂、进学校开展急救演练、送医送药、知识扶贫、博爱助学等形式多样的救助活动,更多惠及困难群众。

  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重要助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来抓,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为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做出了表率。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支持甘肃1424.78万元的送温暖物资,甘肃省红十字会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了1369.7万余元的送温暖物资,各市州红十字会筹集了852.8万余元。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投入资金3647.28万余元,全省122660个贫困家庭从中受益,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爱心和关怀。

  2018年起,甘肃省红十字会对已经形成的精品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将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打造成品牌项目。同时,将红十字志愿服务和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相衔接,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得到国家、社会和国际项目支持,推动志愿服务科学、健康发展。

  当前,甘肃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省还有189万未脱贫人口,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甘肃省红十字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创新动员人道资源的方式、方法,聚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助党委和政府守好民生底线,满足新需要,回应新期盼,在打赢甘肃省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好红十字会的作用。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