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集团:阔步走向新天地

时间:2018年08月06日 08:2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苏海琴 通讯员 张颜阳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金昌化工总厂

兰州体育馆钢屋架制作安装

榆中县高崖20万吨水泥生产线

  本报记者 苏海琴 通讯员 张颜阳

  见到王晓嫣时,她身着单位统一工装,白色短袖配黑色西裤,简单合体,齐耳短发,脸上洋溢着笑意,整个人显得干练、朴素而端庄。

  “每一项工程都是一段记忆,若干年以后,这些项目连起来就是一部历史。”王晓嫣转身把一叠文件整理整齐,放进了文件柜,这是她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近30年养成的良好习惯。

  70后的王晓嫣,父母都是甘肃建投安装建设集团公司(下称“安装集团”)的老职工。成立于1958年的安装集团属我省较早批次的国有一级企业,也是我省具有建筑安装调试与售后服务较强实力的企业之一。在那个国企子女可以接班的时代,高中毕业后,王晓嫣理所当然地“子承父业”进入了安装集团,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安装人”。她手里拿的文件是一份安装集团公司改制实施方案,最近,该公司职代会联席会议表决通过了这一方案。

  自1990年走上工作岗位,王晓嫣目睹了父辈们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沧桑岁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一家老国有企业涤荡沉浮的发展历程。

  放权让利: “双轨制”下的“甜美”生活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国有企业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个生产单位而存在的,并不具有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特征。作为国有建筑安装企业,安装集团每年的施工任务都在上级计划控制之内,企业只管生产不讲经营,更不求什么经济效益,当然所得利润也100%上缴国家。

  “经历了十年动乱,中国的经济建设逐渐步入正轨,工业生产开始恢复,国家对基建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安装集团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回忆起当年的辉煌,今年40多岁的王晓嫣仍清晰地记得,企业的情况好,经常发各种福利,这让多少安装人和家属都引以为傲。

  1983年,国家出台政策,规定除某些不适宜招标的特殊工程外,其他列入国家、部门和地区计划的建设工程,一律进行招标。同时,省上也批准省内建筑安装企业把过去上交国家的财政利润改为按固定比例31%上交所得税。

  这次利润留成的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自主权,也刺激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拉开了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序幕。从此,安装集团开始以生产经营型建筑安装企业的身份进入建筑市场,并逐步由上级主管部门分配任务转为自主承揽任务。

  但是,此时国企改革总体上还是没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安装集团既有上级下单的施工任务,也有自己承揽的部分施工任务,企业很多时候在“双轨制”中徘徊,但整体还是处于上升水平。

  这一时期,安装集团完成了武威、平凉、定西、张掖等6个电厂的建设及榆中三角城和靖会电灌工程改扩建项目的施工任务,并承担了玉门石油管理局、刘家峡化肥厂、兰州三毛厂、西北油漆厂等几十项全省重点企业的建设任务。

  当时承建的最具影响力的工程当属兰州体育馆了。

  安装集团承接的是体育馆钢结构、空调和音响系统安装任务。“体育馆平面设计呈不等边的长六边形,东西长84.5米,南北宽52.5米—71.44米,最高达28.2米,当时国内少有体育场馆的设计能达到如此规模。”据参建该项目的老人们回忆,兰州体育馆重型网架球形链接结构当时在国内属于独一无二的设计,即使在30余年后的今天,亦罕见其匹。

  在“前无借鉴、后无退路”的挑战面前,接到任务后,安装集团克服各种困难大干快上,公司上下都为这一工程出谋划策,硬是保证了工程如期进行。

  制度创新:

  “两权分离”后的断奶阵痛

  在经历了80年代“投石问路、试探前行”后,从1992年到2001年,国家经济体制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大体方向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探索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在给建筑企业指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也标志着政府开始彻底将国有企业推向了市场。

  政府突然断奶,民营施工队伍迅速增长,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建筑施工行业一下子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外加很多建设单位片面压价,内外交困的局面导致很多建筑企业承接任务十分困难。安装集团也因施工任务严重不足,几千人的职工队伍吃饭都成了问题。

  “企业负债率超过100%,职工一年只发了3个月工资,职工吃饭都成了问题。”当时安装集团有很多职工迫于生计“下海”自谋生路。

  大的市场环境不景气,只有转变思路找出路才是企业“活下去”的正确选择。为了广揽施工任务,安装集团采取了“队伍跟着投资走”策略,充分发扬任务不计大小、路途不计远近、条件不计好坏、利润不计薄厚的“四不计”精神,1995年与厦门安能建设公司签署合同,分包了厦门高殿水厂二期扩建项目的安装部分施工任务,工程合同金额2685万元。这是安装集团自主签订的首个大型安装任务,标志着安装集团正式迈出了自己找市场、自负盈亏的一步。

  厦门高殿水厂二期扩建项目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工程规模大、战线长,对安装工程的精度要求高、工期紧,此外还要克服当地气候炎热潮湿、阴天多雨,不易施焊等不利因素。

  “那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一台水泵出厂时都是半成品,安装时必须要对这些半成品进行精加工,然后再对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组装,很多设备的安装都要先对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现场加工、制作、安装、调试才能实现。”

  大家齐心协力,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保证了工程按期推进。工程完工后,经专家检测评估,所有焊口均符合工艺要求、所有机电安装均达到设计要求,设备从试运行到投产施工一次成功,工程达到了优良等级。

  这一时期,安装集团在抓好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转机建制,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革的要求,采取“切块启动”改革举措,划小了核算单位,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各岗位进行定编定员,精减冗员;同时,还积极向政府申请困难企业优惠政策,请求暂缓缴纳企业部分职工养老金、医保金等费用,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减负、减亏。

  随着厦门高殿水厂二期扩建项目的建设完工,很快一系列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程也在安装集团人的手中拔地而起。

  股份制:

  员工持股推动“二次创业”

  进入新世纪,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掀起了一新轮投资建设的高潮。这个时候,国有企业通过股权置换、相互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加快了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安装集团也开始积极探索深化企业改革,寻求体制机制的创新。2003年,该公司在“二次创业”的旗帜下,开始编制年度经营计划,取代了以往的生产技术计划,使全员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相结合,真正成了能够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指挥棒”。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安装集团创新管理模式,推行项目经理个人领包制,并缴纳风险抵押金,避免了项目成本大起大落、大亏大盈的现象,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比如,企业与发包方签订了一个1000万元的项目合同,该项目由企业实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项目经理承包该建设项目必须向企业上交规定的管理费,假设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为980万元,剩下的20万元扣除交给企业的管理费之后,剩余部分全归项目经理所有。

  项目经理个人领包制的试行,调动了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安装集团完成产值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0%。

  2007年,安装集团又开始了试探性改革,先后成立了七家内部模拟股份公司,允许企业内部职工自愿集资入股,年底在确保经营产值和企业利润的前提下,入股职工可以参与公司分红。这一改革让职工入股成为了公司的主人,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次年,安装集团完成产值达到了1.87亿元。

  此后,安装集团正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先后承建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工程, 截至2012年底,安装集团承接经营任务超过18亿元,完成产值达到7.65亿元,实现了企业跨越发展。

  公司制改制:

  以“有限空间”赢“无限发展”

  “十八大以来,企业经营任务由2012年的18亿元到2017年超过40亿元,完成产值从2012年7.65亿元到2017年超过30亿元,累计补缴历史拖欠养老金880万元,并保证在岗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安装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一组组铿锵有力的数字总结了安装集团这些年来的发展成绩,也提出了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愿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国资监管开始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关键点是进一步“放权”。

  国家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放宽,对国企的监管进一步宽松。进入新时期以来,安装集团完成了改制重组,并增加注册资金1.2342亿元;同时,企业坚持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强化经营结构调整,强力推广BOT、PPP等特许经营模式。此外,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形势下,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安装集团为了适应市场,赢得市场,开始告别粗放经营,尝试进入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使得企业总承包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际承包高端市场注入了活力。

  2016年,与中甘国际、甘肃三建集团、甘肃建投文旅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中国甘肃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肯尼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首次将企业的触角延伸到国外市场。

  2017年5月,企业一举中标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PPP)项目,通过“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参与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同时中标榆中县迎宾大道(PPP)项目,既是工程的建设方,又是工程的运营方,这标志着安装集团开始从单一建筑安装领域向多元化发展领域、从施工型企业向投资型企业的转变。

  “40年的光景倏忽而逝,很多安装人都变老了,但安装集团却不断壮大,越来越生机勃勃。”王晓嫣说,一代代安装人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娴熟的施工技术,推进了企业的向前发展,也正是这样的磨砺,才让安装集团能够在横流激荡的市场里坚持下来,实现涅槃重生。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1020040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