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国西部草都”

时间:2018年09月07日 08:3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丁陆军 文/图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崛起的“中国西部草都”

——定西畜草产业发展纪实

岷县牧场

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牧草青贮裹包基地

岷县方正草业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进行牧草加工

  本报记者 丁陆军 文/图

  2018年3月30日,一辆满载着1200余吨优质饲草的专列从定西火车站缓缓驶出,发往西藏那曲。

  2018年8月20日,第五届(2018)草产业大会在定西召开,全国畜牧草业专家云集,共商推进产业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大计,总结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发展草牧业的经验和模式,增进行业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

  定西牧草产业以专列的阵容进军西藏,全国专业协会年会的召开,标志着定西市委市政府结合资源禀赋、精心研讨规划、经过多年呕心沥血打造的“中国西部草都”这一富民产业已初显生机与活力,牧草产业开启快速扩张发展模式。2017年,全市畜草产值140亿元,人均从中收入2000元。据测算,2018年产值将达155亿元,人均从中收入2300元。安定区作为全市草牧业核心区,2017年总产值达到32.3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0元。

  龙头带动:草产业突破性发展

  定西地区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复杂的地质地理和独有的光热资源优势,为不同品种牧草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区域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拥有天然草原1082万亩,可利用草原987万亩,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5%。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交错地带,是重要的草业和牧业基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是官苑屯牧地区,是全国四大牧业基地之一。

  但长期以来,当地对草的认识始终是“种草就是为了养畜”,一直在种草养畜、草畜平衡的小农经济思维中转圈,走着“种草→养畜→卖钱”的单一路子,商品饲草一直是小打小闹。

  2012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抢抓国家实行“粮改饲”、发展草牧业的重大机遇,提出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畜草产业,使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由马铃薯、中药材“两轮驱动”变为马铃薯、中药材、畜草“三足鼎立”,“植根定西,立足甘肃,面向全国,瞄准世界,建设‘中国西部草都’”的战略构想。从此,定西全市畜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值从2011年底的15.7亿元发展到2017年底的140亿元,人均从草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从598元增加到2000元。草产业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尤其是草产品的加工规模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同年,甘肃民祥牧草公司开发了裹包青贮饲料并远销国内各大牧场,从而拉开了定西商品饲草规模化生产的大幕,使草作为独立产业开始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草品加工企业(合作社)30多家,已建成年产10万吨以上的裹包青贮生产企业10家,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吨,规模化养殖企业和饲草料配送中心制作干草和窖池青贮能力达到260万吨,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440万吨,占鲜草总产量的73%。2017年,全市牧草加工企业共生产各类草产品113.6万吨,全市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等共完成饲草窖贮微贮145.15万吨,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据此,市长戴超提出:“要把草牧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市建设成全省草牧产业大市,全力助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带动老百姓增收脱贫致富。”

  岷县寺沟镇立林村村民曾应生说:“今年我种了四亩多的猫尾草,能卖一万多块钱,再到这厂子里打工,干三个月挣一万多块钱,是双份的收入,对我们农民来说特别的好。”立林村是岷县猫尾草的种植大村之一,这几年在当地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红三叶种植面积达6000亩,猫尾草种植面积达4000亩。2017年全村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1万亩,亩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商品草种植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以前我常到内蒙古、新疆打工,钱挣下了,但把家里照顾不上,老人和孩子不放心,现在厂子建到我们家门口了,把老人和孩子能照顾上,家里的地也能种上,钱也能挣下。”赵文彩是寺沟镇巴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她骑着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工作的地方,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赵文彩的工作让亲戚朋友很是羡慕。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定西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20万亩,其中紫花苜蓿270万亩,红豆草及其它多年生牧草50万亩。2017年,全市种植优质牧草185.5万亩,其中补播更新改良多年生牧草53万亩,种植当年生牧草51万亩,饲用青贮玉米81.5万亩,牧草种植总面积达到400万亩。裹包青贮商品饲草进行规模化生产,全市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440万吨,草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牧草也成为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新的增长点。

  四轮驱动:草食畜牧业迅速扩张

  “以前,我跑运输,没白天黑夜,一年下来也就挣个10来万。现在待在家里,只养10头母牛,一年就能收入八九万,再加上其他收入,远比出门跑运输强,在家还能照看老人和孩子。”今年39岁的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后湾社马顺石认真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把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草包谷,现在正在建设青贮池,饲料这块我基本不怎么掏钱。” 马顺石看到养殖能挣钱,是从去年开始的。

  通渭县马营镇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中,草畜壮在合作社的思路,立足当地独特的气候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实现建档立卡户户均“10亩草1座池5头牛”草畜产业全覆盖,实现年收入4万元以上。草畜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

  李学龙是安定区香泉镇香泉村6社养殖户,他是5年前在协会的帮扶带动下开始从事养殖的,从5只羊、3头牛起步,年出栏羊10只以上、牛2头以上,年收入2.5万元左右。如今他成为规模养殖户,饲养羊上百只、牛18头,并且边饲养,边贩卖,年收入逾10万元。这样的养殖户在全市各县区比比皆是,养殖业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在大户养殖、合作社(协会)壮大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支持四轮有力的驱动下,定西畜产品加工业也开始兴起。目前,全市共有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加工产能达到15万吨,新建的伊兰纯、西泰、中天等畜产品加工厂,大大提升了全市畜产品初级加工水平,保持了牛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推动了餐饮业和肉品销售业的发展,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被称为“天耀模式”的以草、畜、肥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为主的甘肃天耀草业,整合通渭县及周边草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相结合,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贫困户”联姻发展的思路,实行“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吸纳就业、投母还犊”的产业帮扶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体,通过土地流转、签订收购协议等方式在全县建立4120亩牧草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当地8个乡镇48个村2450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结合部分贫困户自我发展不足、致富产业不成熟的实际,推行入股分红,合作共建帮扶。至目前,共吸纳贫困户入股资金810万元,带动碧玉乡朱川、岳岔和石滩三村贫困户162户,兑付红利182.25万元,户年均增收3750元。

  临洮县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出的“康美模式”,即“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的“六位一体”扶贫模式,成为全省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典型模式。2017年,康美集团向临洮县15个乡镇27个贫困村的2150户贫困户和23个富民产业合作社投放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276头。今年将产犊2000头,实现产值160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

  2012年,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畜草产业的意见》后,定西市肉羊养殖掀起高潮,羊存栏量由2011年的不足100万只,达到2015年的300万只,虽然近两年羊肉价格持续走低,但全市羊存栏保持了基本稳定,牛、猪、鸡生产在大市场的调控下均处于持续稳步增长状态。2017年底,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50万头、280万只、200万头、1000万只,出栏分别达10万头、110万只、110万头、500万只。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35万吨。全市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养殖场达到2653家,种草养殖专业合作社达到1788家,家庭养殖场达到7217家,家庭规模养殖户达到10万户,养殖专业村达到775个。全市畜禽规模化饲养量占畜禽总量的比重达48%。

  “定西模式”聚集产业新动能

  国家牧草联盟秘书长杨富裕教授在分析定西畜草产业时说,定西市建设“中国西部草都”有三个重要基础和优势:一是定西草牧业历史悠久,西部草都建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政策,发展潜力巨大。二是定西发展草牧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三是定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说,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模式探索和运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重点打造以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为特点,草畜一体、产业支撑、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为抓手,打造旱区草业、山地草业、节水草业、碳汇草业、智慧草业于一体,实现高端化、高值化、生态化、信息化、循环化、品牌化的现代草牧业“定西模式”。

  目前,定西市正在引进市场机制,建立 “中国西部草都”研究院等产学研和服务机构,以品牌会议为抓手,提升定西草畜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将“中国西部草都”成功模式慢慢推至全国,推向世界。第五届(2018)中国草产业大会8月在定西成功召开,正如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郭正刚所说,大会“有力推广草牧业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增加行业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提高全市人民对草产业重要性的认知,草产业必将成为定西市精准扶贫的驱动轮。”

  定西通过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定西草牧业,根据定西资源状况,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着力建设一批草种业、饲草加工业、智慧牧场、林草复合、生态循环等示范基地,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形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定西牌”草畜品牌,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空间。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目标任务,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得到了大力提升,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用市委书记唐晓明的话说,就是“定西围绕打造‘中国西部草都’目标,坚持把草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和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来培育,出台了关于加快草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组建成立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一批‘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牧草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立草为业、草牧并举、草畜一体化’的循环发展格局。”

  据定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苏存富介绍,到2020年,定西市草牧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草牧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农民人均草牧产业收入达到3000元,分别占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全市牧草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鲜草产量达到1000万吨,饲草加工总量达到700万吨。全市牛饲养量达到60万头,力争达到100万头,羊饲养量达到400万只,力争达到1000万只。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