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40年的那些票

时间:2018年10月25日 10:2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图 /文 本报记者 曹志政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视觉/影像

以前兰州五泉山公园凭票游园,如今已全面免费对游人开放。

2006年兰州火车站1元面值的站台票,如今火车站已没有站台票。

1983年甘肃省商业局发行的布票,面额有十市尺、五市尺、一市尺、一市寸。

1988年和1991年的“彩票”,一等奖是18英寸彩色电视机。

 白票显示1996年一场电影0.2元,红票日期更早,票价只有0.15元。

1984年兰州市供销社发行的整版棉花票。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到1993年粮票谢幕,票证时代整整经历了38年,成为中国人生活难忘的记忆。

1990年,中学食堂一份菜还是一角钱。

如今的火车票,有电子芯片可以识别身份,本人只有拿着自己的票才能上车。

十几年前,红色火车票还没有实名,只要有票就可以上车。

  图 /文 本报记者 曹志政

  “凭票购物”曾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肉票,甚至彩电、自行车都需要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40年,“票”的变化记录了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历程,从银联卡支付到信用卡的透支,再到今天无处不在的扫二维码电子支付,人们购物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0年,从“凭票购物”到一部手机走天下。

  上世纪50—0年代,我国社会曾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那时被称为“票证时代”,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大宗商品成为当时的奢侈品。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随之快速发展,物资逐渐丰富。1983年11月23日商业部宣布,从12月起,棉布不再收布票、敞开供应。80年代后,除部分紧缺商品外,其他商品已全部敞开供应。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1993年,粮票、油票正式退出中国人的生活舞台,“票证年代”也宣告结束。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到1993年粮票谢幕,票证时代整整经历了38年,成为中国人生活难忘的记忆。

  已年近古稀的收藏爱好者苏海民说:“在那个凭票购物的年代,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票证。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票,没有票寸步难行。”“粮票最宝贵,买米买面以及在外面吃饭,都要有粮票,粮票可以换钱,但钱不一定能买到粮票。”

  告别“凭票购物”时代,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票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票面质地从普通纸发展为集科技与观赏为一体的精美卡片,如火车票已由普通纸质票发展为具有电子芯片可识别身份的实名票证;景点门票上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还能在线听景点介绍……

  粮票、布票、棉花票成为记忆,曾经的火车站站台票、五泉山公园门票、食堂饭票等都已经从我们身边消失。一张张票证,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的巨大成果。一张张票证,也记录了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

编辑:郝嘉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