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红牛”:墙内开花墙外红

时间:2018年11月20日 09:0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段睿珺 蒋文艳 胡旺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平凉红牛”:墙内开花墙外红

——产业发展看平凉系列报道之二

平凉红牛(资料图)

 

  本报记者 段睿珺 蒋文艳 胡旺弟

  近年来,“平凉红牛”不仅在国内中高档牛肉市场上认可度高,并进军国际市场,在俄罗斯、沙特、伊朗及巴勒斯坦等伊斯兰国家市场备受青睐,取得了直接供港高档活牛资质,市场前景广阔。

  不久前,平凉农牧局接到通知,中国畜牧业协会批准在平凉市举办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对平凉而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借助此次盛会,平凉将打造全国展示牛业发展的国家最高级平台,展示平凉牛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相信明年这一备受业内关注的盛会的举办,将让平凉在中国牛产业发展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更快地发展。

  小规模大产业

  记者走进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柴寺村村民马文亮家新修的牛舍里看到,10头膘肥体壮的红牛正在悠闲地吃草。“这10头牛都是去年通过贴息贷款和个人贷款15万买的,到年底其中5头就可以卖了。”手指着即将出售的红牛马文亮算了一下,年底牛价要是好的话,一头牛能卖个15000元左右,除去成本价,一头牛的纯收入在3000元-5000元左右。

  柴寺村一直有养牛的传统,以前都是凭个人能力饲养,但如今不同了,通过贷款的方式,给村里的养牛产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全村380户中,现在畜牧养殖户210家,其中,10头以上规模养殖达到58户,饲养量达到1500多头。

  发展养牛,除了要有好的品种外,还要形成产业链,扩大养殖规模。在平凉天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牛舍、青贮池、冲洗水通道等设施一应俱全。

  走进新建成的牛舍里,饲养师王师傅正在查看给育肥牛喂食的饲料。王师傅告诉记者,在这里喂养的牛全部采用标准化养殖模式,每天给牛吃的饲料都是要科学的搭配。目前,我们的牛舍从初建到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代,改造后的第三代牛舍实现了机械化喂养,全程只需一个人完成操作喂养,这样既节省人力,还能科学的喂养。

  “不仅如此,天源农牧还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民养牛,其中10头以上养牛户200多户,户均养牛5.2头,助农增收75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王师傅说道。

  天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凯介绍,“公司将肉牛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变废为宝——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直接用于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

  平凉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畜产品“旱码头”。从养殖传统习惯和适应性出发,平凉选择培育改良了以红色皮毛肉牛品种为主要饲养群体。并建立了甘肃省第一个肉牛生产基地,引进秦川等国内优良品种和肉牛生产技术,应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加快品种改良,牛的饲养规模和商品量迅速扩大。

  截止到2017年底,平凉市牛存栏量达到76.2万头、出栏量47.31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农民人均从牛产业中获得收入900多元。

  叫响“平凉红牛”品牌

  平凉自古就有养牛传统。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平凉市发挥资源、区位、历史等优势,科学谋划,准确定位,把以牛产业为主的草畜产业确立为全市经济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作出了加快建设平凉巨型畜牧业基地,把平凉建设成为甘肃绿色畜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肉牛生产、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的战略决策。

  如何让“平凉红牛”叫得响亮,无论从品质要求和养殖规模上,平凉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宜全区产业发展的多种模式。

  平凉农牧局局长练生辉介绍,从扩大规模养殖来看,目前,规模养殖和农户饲养正在同步推进,从2017年起平凉市财政每年列支牛产业专项资金从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采取项目补贴、龙头带动、大户联建、农合组织创办等多种途径,建办标准化规模养牛场372个,扶持养牛大户1.6万户,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1012个,带动8.4万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

  目前,比较好的推广模式是“龙头企业+国有公司+合作社会+农户”。其中,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依托发展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基层党组织推动,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农民群众入股企业,国有公司给予资金扶持,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依托该公司,北张村对贫困户采取投牛入股分红模式,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5万元,为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牛250头,每头补贴5000元,引导148个贫困户以投牛入股的形式加入村上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经营合同,由企业市场化运营肉牛养殖,使贫困户每头牛每年分红收益达到2000元左右。

  同时,为提高牛肉品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5项,开展平凉红牛新类群选育和高档优质肉牛技术试验推广,每年完成肉牛冻配改良20万头,实施“粮改饲”20万亩,年青贮玉米秸秆170万吨以上。制定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等甘肃省地方标准8个,认定无公害肉牛生产基地40万头,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2%。

  为提高牛产品的附加值,平凉市组建了平凉红牛集团,引进落户、扶持培育了伊顺祥、秦宝牧业、旭康、康庄等22户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研发和生产平凉红牛肉制品、骨制品、革制品等6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屠宰能力20万头,加工能力达到1000吨。

  “牛肉还可以精细分割出300多个种类,仅售卖牛肉就能收回养牛的成本。不仅如此,养殖业还带动了加工业,1头牛的收益等于传统5头牛,有效增加了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练生辉边掰着指头算边告诉记者。

  打造平凉红牛“国际范”

  今年3月,在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战略座谈会上,国内外专家再次对平凉红牛肉质进行了现场品鉴,认为平凉红牛优质高档牛肉已达到日本A5级标准。

  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和基因测序,认为平凉红牛是全国优质肉牛种质资源,是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的祖系,牛肉共轭亚油酸含量高,具有抗癌、增强造血功能、助长肌肉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品种可与日本和牛媲美。

  平凉红牛牛肉不仅在国内中高档牛肉市场上认可度高,而且还在俄罗斯、沙特、伊朗及巴勒斯坦等伊斯兰国家市场独受青睐,取得了直接供港高档活牛资质,市场前景广阔。

  可喜的是,今年3月,平凉市主要领导赴北京,提交申请申办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大会报告,并在9月26—28日,山西祁县召开的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上,平凉市委书记郭承录就承办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工作进行了专题答辩, 10月23日,中国畜牧业协会批准在平凉市举办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这对平凉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充分展示平凉红牛的最高平台。这样高规格的盛会在甘肃是首次举办,这说明了国家对平凉红牛品质的肯定。”练生辉说,之所以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放在平凉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凉红牛的品质好,喂养牛的生态环境好、饲料好、疾病少,所产牛肉在大理石花纹、肉色、脂肪颜色及风味口感上,都已达到高档牛肉的质量的要求。

  练生辉表示,平凉将倾力把大会打造成全国牛产业领域内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含金量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盛会,展示平凉牛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交流平台和发展风向标。相信明年这一备受业内关注的盛会的举办,将让平凉在中国牛产业发展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更快地发展。

  在谈及今后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时,练生辉强调,“今后,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将按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方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工艺、新装备,建立新机制、新模式,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