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沟村:好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时间:2018年11月22日 09:1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朝华 通讯员 翟继宗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本报记者 郑朝华 通讯员 翟继宗

  初冬时节,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农业综合种植示范园,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绿油油的娃娃菜长势喜人,成熟的人参果飘出淡淡的香味。

  “近期,71座大棚娃娃菜长势很好,已经和张掖一家蔬菜销售公司签了订单,这里种出的蔬菜不施农药化肥,质量很好。”村民梁义是园区成立的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平时负责园区日常生产管理工作。

  今年,该村新建蔬菜大棚143座,全部用去年种植香菇后废弃的培养料与农家肥科学配方制作成的有机肥料进行蔬菜种植,栽种辣椒、茄子、人参果、西瓜等各类瓜蔬,平均每棚纯收益5000元左右。同时,该村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建成500吨恒温库一座,从根本上解决了园区农产品贮藏保鲜问题,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受到了客户的好评和认可。目前,占地1000亩,以香菇、蔬菜、林果种植为主的寺沟村农业综合种植示范园初步成形。

  “只有把产业做起来了,贫困户的日子才能慢慢地好起来,对脱贫摘帽才能更有信心。接下来就要用足用活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该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兴说。

  易地搬迁让贫困户住进了楼房,平坦的水泥路连通村社,一座座大棚托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梦……看着眼前的寺沟村新面貌,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寺沟村还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谈起这些变化,村民们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在政府支持下培育出了村里的致富产业——以香菇、高原夏菜种植为主的产业发展实体。从最初的12座香菇大棚再到如今143座蔬菜大棚,寺沟村的产业发展让村民走上了脱贫增收的康庄大道。

  贫困户徐世学的妻子前几年因意外去世,从此养育两个女儿的重担便落在了徐世学一人肩上,因女儿年幼,无法外出打工,日子过得紧张;刘佰成是寺沟村有名的贫困户,因视网膜脱落,视力严重下降,无法外出打工,老母亲常年患病,靠打零工每年6000多元的收入无法承担一家4口的开支……

  如今,他们在村书记李玉兴的带领下种植大棚,徐世学今年种了1棚辣椒、1棚茄子,每个棚收入大概5000元左右;刘佰成有3座棚,不仅还了欠款,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4年该村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17人,三年脱贫52户19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8%。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77元……这一组数据,是寺沟村脱贫致富最好的证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寺沟村选准了扶贫特色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走出了一条富民增收的特色脱贫之路。

  “村里的种植户都憋着一股劲儿,今冬好好学习种植技术,明年把菜种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效益。”梁义乐呵呵地说。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