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摄影人用影像记录变迁

时间:2018年12月05日 11:1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陈功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视觉/影像

杨焕光的摄影作品“阿甘煤矿”

杨树信讲述自己当年的摄影培训笔记

杨焕光制作图片

 

杨小佩与客人沟通

最美证件照

杨焕光摄影作品记录下的兰州新区建设

杨树信作品外国友人游甘南

杨小佩的作品“兰州人家”

  本报记者 陈功章 文/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杨树信、杨焕光、杨小佩三代摄影人用镜头聚焦时代发展,用影像见证社会变迁……

  相机不经意间记录下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瞬间,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珍贵的时光记忆。每张照片都承载着一个记忆,是社会发展重要时刻的忠实记录者,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小的照片不仅见证了人们生活的变化,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杨树信1960年9月由天祝县选派到甘肃日报社参加了甘肃省新闻摄影培训班,1980年成为甘肃日报武威记者站的驻站记者,1983年从记者站到甘肃日报社,与摄影结缘60多年,期间采访拍摄发表了数百幅三农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闻作品。杨焕光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开始接触摄影,15岁就能独立完成拍摄及暗房冲印放大,下岗创办了兰州市光达影像,专业从事影像服务、摄影组织工作。“光达”字号来自于杨焕光的父亲,杨树信说“摄影是光的艺术”,取一字“光”、再取柯达公司一字“达”是谓“光达”,睿智的父亲透过名字对儿子的这一事业寄予了厚望。杨焕光的女儿杨小佩学生时期就代表中国90后摄影爱好者向伊士曼柯达方熙总裁赠送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2015年创立远光照相馆,通过线上、线下新模式,成功将“最美证件照”引入甘肃,与其爱人师若乾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最美证件照”西北地区的引领者,将光达引向时尚,书写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摄影服务网络化的成功典范。

  四十年前,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本影集,那些难忘的瞬间不仅反映出摄影技术的发展,也折射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不信您现在就去翻一翻家里相册里的老照片,那时的您在相片里的状态,一定有着很明显的时代印记。以前照相馆里拍照片,整个过程都有严格的要求,那时候照相很有仪式感,是对人生某一个重要时刻的记载。经过这几十年,三代人的拍摄思想也在变化,各有不同。与以前胶片摄影拍照相比,现在人人都有手机,随时都能自拍,照相已经少了很多的仪式感,只有要特殊的证件照等需求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照相馆。过去拍照都要端端正正地坐着,头都不能偏,现在的照片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然。

  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照片是大家文化精神的需求,对照片的欣赏水平以及对拍摄的个性化、品质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杨焕光闲下来时也会翻看三代人这些年来的一些影像资料,从他们拍摄的照片的变化,也是国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一个缩影,能够看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更能看到老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变迁。

  从过去的各地采访拍摄到现在的照相馆,杨焕光三代人的拍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拍摄偏向于写实和记录,现在的摄影更偏向于创意和艺术,但唯一不变的是三代人对摄影艺术的追求,都是想把这一张小小的照片拍摄制作到精致唯美,同时记录下人生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见证人们生活得美好。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