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脱贫攻坚倒计时 凝心聚力再冲刺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09:1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蒋文艳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本报记者 蒋文艳

  距离2018年年底已不足一月,此时的榆中县正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和攻坚状态,确保圆满完成整体脱贫目标任务。

  榆中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县之一。近年来,榆中按照不同区域不同模式、不同产业不同模式的差异化产业培育方式,成功培育和打造了遍地开花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走向康庄大道。

  向脱贫攻坚发起冲刺

  在精准脱贫攻坚拔寨之时,面对要摘掉戴了34年国家贫困县“穷帽子”的任务,榆中举全县之力,多措并举向全面脱贫发起冲刺。

  榆中县辖11镇12乡268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村114个,总人口45.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8.78%,建档立卡贫困户22313户83843人,未脱贫人口3604户11004人。

  榆中县构建了书记县长盯全县,县级领导、部门、乡镇领导盯贫困村,帮扶干部、乡村干部盯贫困户的“网格化”力量布局。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共计94次,及时学习上级扶贫政策,科学研判问题短板,因地制宜研究措施办法,动态研究部署阶段性工作,确保脱贫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形成“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扶贫工作格局。

  全县47名县级干部每人联系2-3个贫困村、帮扶3户贫困户,实现1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帮扶全覆盖。全县所有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含乡镇干部)结对帮扶,原则上每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1户未脱贫户和若干已脱贫户,实现所有未脱贫户帮扶全覆盖。

  按照“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的要求,榆中县紧盯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制定完善落实“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共制定了精准脱贫计划4226份,其中未脱贫户3626份,巩固提升户600份,并实行“一户一策”承诺制。

  针对干部心存顾虑、不愿作为的问题,榆中在全省率先出台《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积极性;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民风建设年”“星级农户评选”和“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参与率和满意度。

  同时,榆中县强化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总攻的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惠及群众。

  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助农增收

  榆中县是兰州市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和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地势西高东低,中部呈“凹”状,山多川少,自然形成了南部高寒冷凉二阴区、中部川源河谷灌溉区和北部少雨干旱区三大农业生态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

  于是,榆中瞅准目标,认清短板,创新理念,开启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

  其中,在北部山区推广中草药和百合产业发展新模式,园子岔乡位于榆中县北部山区,距县城85公里,气候干燥、土质疏松、远离工业生产区,是百合的天然优良产地。

  榆中县富源百合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滕兴汉说,2012年成立后,合作社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号召,申请扶贫资金350余万元,带动全乡285户965人参与百合产业发展,与农户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组织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销售,实现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

  合作社还积极搭建网上交易平台,成立园子岔乡电商站,在阿里巴巴平台注册了榆中富源百合产销专业合作社网站,并在淘宝网建立园子岔乡精准扶贫网店,2018年预计电商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中部川塬地区推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新模式。榆中在中部川塬地区的高原夏菜种植区重点推广了以榆兴农庄“互联网+设施农业”和以康源公司为代表的“集团连基地带农户”的工厂化产业订单发展新模式。带动全县高原夏菜由2017年的34万亩增加到2018年的44.1万亩。目前,榆中高原夏菜共计有3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蔬菜保鲜库40家,总库容量近13万吨,总资产3亿多元,每年90%的产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杭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10%的蔬菜产品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

  南部二阴山地区推广冷凉型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记者从榆中县农林局了解到,榆中县紧盯南方市场需求,引进产销对路新品种进行种植,并依海拔高度分批播种,梯次上市。南部二阴山区主打冷凉型蔬菜,每年5月中旬种植,8月份上市,有效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缺口,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层次的优化配置,满足了消费者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上的不同需求。

  2018年榆中县全年蔬菜种植总面积预计达44万亩,目前完成种植39万亩,总产量110万吨、总产值达到18.5亿元。惠及全县6万户农户1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8户,贫困人口3148人,人均增收7000元。

  科学研判找准“脱贫良方”

  北部山区中草药和百合、中部川塬地区高原夏菜、南部二阴山地区冷凉型蔬菜、川东地区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模式,只是榆中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悉,榆中根据县情和不同地域特点,确定了“南游、北药、东工、西商、中农”产业发展布局和“52369”产业发展计划,先后制定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围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原则,着力打造了南部山区旅游业和冷凉型蔬菜产业集聚区,北山地区中药材、百合、舍饲养羊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马铃薯种植和设施农业集聚区,中部川塬地区都市观光农业和高原夏菜产业集聚区,青城镇生猪产业和果蔬产业集聚区等为主体构架的5大特色产业发展功能区,共带动4.2万户农户及贫困户全程参与到全产业化链条,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广大农户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记者从榆中县农业局了解到,通过5年的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全县增加值由2014年的14.4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4亿元,年均增速5.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557.83元增长到2018年的10300元,年均增速17%。依靠高原夏菜产业全县脱贫26811人,依靠中药材产业全县脱贫4312人,依靠马铃薯产业脱贫4123人,依靠玉米、小杂粮、油料、饲草等其他种植业脱贫10283人;依靠肉羊养殖脱贫7963人,依靠肉牛养殖全县脱贫698人,依靠生猪、散养鸡等其他养殖业脱贫2792人。

  截至目前,全县3604户建档立卡未脱贫户中,共有2033户成功因地制宜培育了脱贫攻坚农业产业,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编辑:关颖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