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多条腿”走路实现老有所养

时间:2019年06月10日 15:1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牛占虎 通讯员 王中杰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如何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兰州市开展的多元化养老模式服务是对社会普遍关注养老问题的最好诠释。

市场化运作下的社会化服务

  “您好!这里是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在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话务员王彦权面前的电脑显示屏弹出了呼叫者的基本信息,于是小王将信息迅速转发到服务人员的手机上。服务人员很快就来到了老人家中,帮助老人解决需要帮助的事。小王告诉记者,每位话务员每天要接通200多个服务电话。

  截至2018年底,兰州市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水平。面对这种现状,兰州市不断深化养老体制改革,提出了“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原则,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规划、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创新机制等措施,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5月16日,记者来到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采访时,院长秦田田说,2009年,城关区率先推出了虚拟养老院服务,满足了老人就近享受就餐、家政等养老服务的需求,被老人亲切地喻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没有门槛的养老院”。

  近年来,兰州市在养老方面探索“多条腿”走路。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新建、改扩建市社会福利院“三无”老人生活住宿区、安宁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皋兰县综合福利院、皋兰县老年护理院等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充分发挥了公办养老机构“兜底线、保民生”的作用。启动建设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中心、城关区综合福利中心等重大养老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近3亿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宁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榆中新阳光老年公寓、七里河伊光老年公寓等社会办养老机构。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在机构养老服务中,涌现出皋兰县社会福利院、城关区老年公寓(康乐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初步探索了医疗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目前,在虚拟养老院运营的基础上,兰州市按照“保基本,惠民生”的原则,分类对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各县区,对原有的生活照料、卫生医疗、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11大类230多项服务项目进行了整合,建立服务清单制度,归结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四大领域150余项服务项目,重新制定了服务菜单,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市8个县区均已建立了虚拟居家养老运营平台,共有加盟企业和机构253家,服务人数33.83万人,年服务400万人次。

  兰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建设、运营、管理为老服务驿站,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了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皋兰路街道,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小西湖西街社区、西站街道武威路社区,安宁区沙井驿街道、培黎街道向阳村社区,西固区先锋路幸福社区等一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构建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5月16日中午12点,在位于南山路的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餐厅红瑞园店记者遇见了来这里吃午饭的何奶奶,她说,自己70多岁了,平时子女都上班,一个人在家也不做饭,在这里吃了三年饭了,这里环境卫生好,干净,中午6个菜,有馒头、面条、米饭,能吃多少打多少,都是家常菜,很可口,以前一顿饭6元,今年是8元,觉得很实惠,吃得香。

  兰州市出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兰州市民政局实施为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的惠民好政策;解决长期在兰居住非兰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问题;规范行业标准,打造集养老、护理、医疗、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引领养老机构共同发展。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兰州市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目前,兰州市共有各类城市养老机构28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已建成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1个。其中城市205个,农村516个。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也是兰州市打造精致兰州,创建文明城市的举措之一。今后,兰州市将在集养老、护理、医疗、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创建上下功夫,做文章,力争到2020年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床位达到2.4万张,有77万余名老人将享受标准化养老服务。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