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旅游“攻·守·道”

时间:2019年07月11日 11:4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何成军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又见张掖”系列报道之二——肃南县生态旅游转型之路

  

  祁连山脉全长800多公里,其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650公里,占到75%。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整治,让这个传统牧业县走上了产业转型之路。

  在全县境内,有着7个AAAA级景区,密度全省第一。靠山吃不了山,那就靠景吃景!握有“祁连生态”和“民族文化”两张王牌,肃南的牧民们走出深山草场,闯荡旅游商场,护好山上的,建好山下的,畅想着“全域旅游、全民旅游”的未来!

  

攻:向着旅游找路子

  

  走进肃南县张肃公路沿线康乐裕固商业水街,硬化停车场、种植花卉、安装木屋、绘制图案、美化环境……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

  这里位于张肃公路48公里处,是游客前往外星谷全景式星际主题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和裕固族民俗度假区等知名景区的必经之地。

  近在眼前的冰沟丹霞,每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可游客“一进一出”就算完了,既不吃饭也不住店,康乐镇也从“景区通道”变成了“游人过道”。

  面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夹在4个AAAA级景区中间的康乐镇,开始在发展旅游业上寻求突破。

  于是,一个由裕固族民宿度假区、裕固水街、裕固帐篷营地三部分组成的裕固族民俗风情体验区即将打造完成,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巧妙融合,形成独具民族文化符号,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摄影采风、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度假区,旨在以景留客。

  钟向辉,肃南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康乐镇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肃南县8个乡镇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游牧文化、语言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全县正在全力打造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IP,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

  在2018年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肃南县根据张掖市打造“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部署,提出了以张肃公路示范带为轴线,以红湾寺镇、大河乡所处裕固族民俗度假区为中心,以康白集镇为副中心,辐射带动皇城、马蹄、明花、祁丰四个片区,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景区配套服务带、避暑休闲度假带、农旅产业融合带的“一轴两心四区五带”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计划。

  “我们要走具有鲜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特点和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向深度推进、向广度拓展。”钟向辉说。

  2018年,肃南县共接待游客530.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7亿元,从事旅游三产服务业的人员达到3500余人。

  

守:握住民族“金钥匙”

  

  “一路走来,您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冰沟丹霞,鬼斧神工的马蹄寺石窟,清凉静谧的裕固风情苑,绿色舒适的民宿度假区,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绚丽多姿的‘喀尔喀’蒙古特色村寨。”6月15日,肃南县2019年“亲近大自然,露营在肃南”乡村旅游文化节上,代表白银蒙古族乡喀尔喀蒙古特色村寨进行推介。

  身为乡司法所所长的牙俊秀当起了旅游推介员,这本身就透着一种全域旅游、全民旅游的劲儿!

  从小生活在这里的牙俊秀,对本民族的历史再熟悉不过。上世纪30年代左右,这里的牧民由蒙古国迁徙而来,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仍完整地保留着喀尔喀蒙古部落的传统习俗。

  在辽阔的牧场上生活了近百年后,白银乡2011年开始全乡禁牧,650位牧民整体搬迁至七彩丹霞东入口处。2017年以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白银蒙古族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独具喀尔喀蒙古风情的特色村寨,主景地坐落于七彩丹霞东入口东牛毛村。

  “这里有七彩丹霞、大炼钢铁遗址、高车穹庐、万佛峡等众多优势旅游资源,极具发展潜力。”乡党委书记安伟说。

  村寨内有民俗文化广场、蒙古包宾馆、跑马场、生态停车场、特色美食街、越野摩托车等各类宜居宜游的旅游项目。还定期在特色村寨举办文化旅游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为游客们带来民族服饰表演、传统民族歌舞演艺、篝火晚会等节目,同时也会提供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零售等。

  民族风格突出的蒙古包宾馆,为游客提供独立卫浴、空调、全天候热水、优质床品等,内部基础设施齐全完善;一顶顶户外帐篷,可以让游客一起守候静默的星空;集马匹、骆驼骑乘,摔跤、射箭于一体的跑马场,可以让游客感受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肃南山水之美不负旅人;看丹霞美景、赏民族风情、品蒙古美食,来到白银乡特色村寨,有着太多的关键词在回响……”牙俊秀的推介热情而自豪。

  安伟告诉记者,依托七彩丹霞景区,东牛毛村立足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开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金钥匙”,以“一景三区三体验”的发展思路,依靠项目建设支撑,重点推进特色村寨、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喀尔喀民族文化一条街,借助“三变”改革提档升级,形成全产业链旅游服务,打造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彩民族特色乡村。

  

道:挖掘文化底蕴

  

  在大河乡西柳沟村,眼见一幢幢白墙青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村中,烧烤、住宿、牧家乐里欢声笑语多;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跳舞、锻炼,或聊天,很是惬意。

  西柳沟,两山夹一河,从村头到村尾只有一条路,路的两边风光无限,一面是绿山,一面是红山(丹霞),绿化率80%,全村一半的人都在从事旅游。

  “游客的眼光在哪里?”自从扛起了全村旅游发展的大旗,西柳沟第一书记鲁泽鹏就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民族的、农耕的,就是游客想要的!鲁泽鹏坚信,来农村就要看农村,这才是西柳沟的特色。搞不了亭堂馆阁,就把乡土气息做足。让村貌保持“老气、土气、乡气”的同时,依托自然景观造微景观,把传统性融合到观赏性。

  打着民俗文化牌的康乐镇也在坚守着自己的底线。钟向辉认为,生态是长久的,文化也是长久的。产业转型需要持续发展,既然要依托旅游,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要深入挖掘文化底蕴。靠炒作,热得快,冷得也快;靠文化,来得慢,但持续性更长。

  在钟向辉看来,文化底蕴不深瞬间蹿红的景点,“在尝到流量甜头的同时,也就看到了流量的尽头”,这种先例比比皆是。

  独具全国唯一性,裕固族的民俗牌打造既有其优势,也有许多羁绊。因为独有,所以没有地方去借鉴。裕固族有语言没文字,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研究人才,许多民族符号、建筑风格设计只能自己提炼,闭门造车。文化元素提炼转化为旅游经济卖点的难度很大。

  但钟向辉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裕固族自治县人口只有3.9万,放在14亿人里不算什么,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五十六分之一就占比很大了”,打好民族特色牌,肃南能占到的旅游份额就不会低。

  持续一年的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钟向辉搭好了“裕固水街”的台,只等唱戏的人。

  “吃、穿、用具、手工艺品,有特色的都在民间,但民间缺乏旅游意识,缺乏商品概念,提供场地让挣钱还不好意思。我只能先想法子把能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人吸引过来。”

  6月16日,正值康乐镇裕固族民俗体验区启动之日,钟向辉登门请来了当地20多位民间艺人,在裕固水街摆摊设点,每人日工资80元,所有收益归个人。

  关于“花钱请人做买卖”,钟向辉有自己的盘算:政府搭台就是为了让百姓唱戏,刚开始唱肯定会害羞,等尝到甜头、唱出收益,就成了老百姓的自发行为。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