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采访札记之六——高庙村的乡愁

时间:2019年07月15日 11:37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李成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甘肃新闻

  

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一角

  

  

  

  

  

  

  

  

  

  

  

  

  

  

  

  高庙村没有庙,只是山丹县李桥乡的一个村。

  这个村不大,它安安静静地守望着似水流年,在岁月淡淡馨香的浸润下,兀自点染出淡淡的乡愁。

  走进高庙村,小街两边农家院墙上画着农村生活场景的墙绘,带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墙角停放着当年的东方红拖拉机,仿佛还能听得见耕地时马达的声音。从院墙里探出头来的七姐妹花,招摇绽放,让人能感觉到里面院落中的生活情趣。这样的村子,让人心生宁静,游走在寻常巷陌,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高庙村位于山丹县城东南30公里处,地处山丹县五大特色旅游景区的“掌心”位置,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焉支山景区,还是去山丹马场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乡村旅游优势。

  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历史记忆和乡情乡愁该如何保留和活化?高庙村以实际发展给出了答案:以乡村振兴为龙头,以“看得见发展、留得住乡愁”为目标,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

  为此,高庙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没有搞大拆大建,而是根据村庄特点,提出了“土地入股地生钱,劳力入社力生钱,住宅入股房生钱,资金入股钱生钱,支部带动民挣钱”战略,打出了五张乡村旅游名片,既造了新景,又留住了乡愁的味道,更增添了村落的崭新生命力。

  走进村上的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这里陈列着许多过去年月里用过的器物,不经意间就唤醒了每个人潜藏在内心的儿时记忆,让人生发出浓浓的乡愁。

  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旧时耧地、打麦场、石磨磨面的场景,近距离观看旧时农家簸箕土灶农具等生产生活物件,品尝旧时农家待客的“罐罐席”;在农耕馆参观上世纪北方农业农耕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农业活动和农民生活,还可住一住农家小院……

  乡愁,让时光拉长了,让游客脚步变慢了,乡村旅游自然就火了。

  李桥乡乡长谈栋是一位长相敦实的年轻人。他说,2015年3月开工建设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的时候,他们注册成立了张掖市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山丹县高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相关投资超过1000万元,建成的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有民俗展览体验馆、乡村农家客栈、乡村采摘园、垂钓园、乡村小作坊等,全力打造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无公害果蔬采摘制作、乡村住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去年开园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人数最多时,一天达6000多人,简直爆棚了!”而品尝当地有名的特色美食“罐罐席”,也成了游客的“规定动作”。

  乡愁留住了,还要看得见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依托高庙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带动,目前村上共有近100户农户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房屋、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综合服务区2018年收入突破50万元,农户分红达到12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5万元。而高庙村村民刘玉莲就是乡建的受益者之一,她说她家参与入股的房屋年底可以分红1000元。

  乡建,拼的是点子,斗的是执行。高庙村的成功转型,无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通讯员 翟继宗)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