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人圆了绿色梦

时间:2019年08月29日 10:5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吕霞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三天前,嘉峪关市林草局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位已退休多年的老职工的电话。这位年近80的老人说,自己在花海农场种了些梨树,现在果子已成熟,请林草局的人员去免费采摘。这位退休职工是当地林草业的老前辈,他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林草局的每一个人。

  “古稀之年还在不断种树,植绿,我想这就是嘉峪关林草业能取得现在成就最根本的基础之一。林草人就是要圆雄关人的绿色之梦。”8月28日,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嘉峪关市见面座谈会上,该市林草局副局长王丽红动容地说。

  

迎难而上 向戈壁荒漠要绿色

  

  至今,嘉峪关都流传着“八棵树”的故事。嘉峪关市境内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6.7℃-7.7℃、降雨量85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日照3000小时。生态环境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属国家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风吹石头跑,遍地没有草,树上没有鸟”是多年前嘉峪关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1952年初春,风沙弥漫,乍暖还寒,新中国第一代养路人郑占乾工作之余,号召职工和家属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种了一排杨树,以阻挡风沙对房屋的侵害,他们用炉棍和铁勺挖开坚硬的砂土,把刚刚返青的杨树枝条埋了进去。不曾想,这些枝条从那时候起,就把稚嫩的根系扎进了戈壁,在一代代养路人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岁月更替,几经沧桑,后来剩下了八棵。

  “‘八棵树’精神昭示了嘉峪关人的顽强意志,越是环境恶劣,越要保护环境、治理生态;越是环境基础条件差,越要迎难而上。”王丽红告诉采访团。

  建市初期,沙漠、戈壁、厂房是嘉峪关这座城市的主要景观,戈壁滩上零星分布着芨芨草、骆驼刺、野芦苇、白刺等戈壁沙区干旱植物。1966年起开始植树造林,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建设都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以防风固沙为目的的单一绿化模式,树种主要以杨树、沙枣树等防风固沙树种为主,仅有的绿地分布在公路两侧、酒钢厂区、单位庭院及农田边缘。城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头绿地所占比例很小,城市绿化覆盖率仅为4.9%。

  面对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历届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就必须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战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开展向荒漠要绿色、在戈壁建家园的绿化“接力赛”!

  在这种精神和士气的鼓舞下,嘉峪关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建设陆续展开,开始为当地城镇居民带来生态红利。

  

生态立市 让戈壁钢城披绿装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探索建立了“政府投资、部门融资、企业出资、社会集资、群众捐资、劳务代资”等多元投入机制,发动全社会参与城乡绿化建设。陆续建成了“军民共建林”“武警林”“公安林”“青年林”“巾帼林”“鳖盖山防护林”等一批绿化示范工程,建成了一批绿化达标小区。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到96%,花园式单位所占比例达到48.3%。同时,大力推广立体景观绿化,在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墙面种植藤本植物,在主街设置花架,摆放花盆、花箱,提升绿化景观水平。

  当地的大企业和驻嘉单位也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土绿化建设。酒钢公司先后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葡萄园,完成了尾矿坝风沙区和渣山的绿化改造工程,建成了酒钢职工游乐园、森林公园、和平公园等大型公共绿地,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核四〇四总公司、大唐八〇三电厂在生活基地搬迁中建成了英雄广场、碧波园、紫竹园等一批绿化面积大、绿化档次很高的公共绿地和居民小区,居民小区绿化覆盖率达40%。铁路系统、驻嘉部队下大功夫绿化美化庭院和工作生活区,带动了当地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上,嘉峪关重点对沙漠前沿、农田周边、渠、路两旁等生态脆弱区,开展乡村绿化、农田林网、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重点治理。种草种树、美化家园已成为嘉峪关人的一种品格特征和自觉行动。

  目前,嘉峪关市已建成上百处公共绿地和13座公园,所有的公园一律免费开放。城市居民出门不到一公里,就可以到达公共绿地,基本实现了出门见绿,处处享绿的目标。人民群众在享受绿色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文明素质,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全体市民自发意识。自1995年开展绿化年活动以来,嘉峪关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已达137万人次,义务植树2369.6多万株。在城市周边、乡村接合部完成荒滩客土造林3000多亩,完成村镇及居民点绿化28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50%,公路宜林路段绿化率达到40%,农村92%的农田基本实现了林网化,实现了房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美景。

  

绿化修复 让城市青春常驻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系统工程,湿地是“地球之肺”。据王丽红介绍,为了提升嘉峪关市生态的“肺活量”,该市以新城草湖为中心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实施了湿地公园的各项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

  经过多年的建设管理,当地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持续提高,湿地面积增加12%,植被覆盖度增加17%-20%,土壤含水量增加4%-6%。湿地公园的动植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均明显增加,水质从V标准提升为III类及以上。

  城乡绿化的重点是管理,“三分建,七分管”。为此,嘉峪关市依法划定了城市绿线和蓝线,做到了凡规划确定的绿地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该市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9%,道路绿地达标率为84%,林荫路推广率达72.5%,形成了“三季有花、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和“一街一景、一街一品”的道路绿化效果。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8.3%,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到0.31,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4.9%。

  为了防风治沙,当地在新城草湖建成柽柳基地5700亩,在天下第一墩、酒钢西沟矿、黑山湖车站完成封滩育林2.3万亩,有效地阻止了风沙线前移。利用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在北大河沿岸、新城镇野麻湾、新城、泥沟、横沟、观蒲、安远沟和峪泉镇黄草营等地,建成防护林面积1.1万亩,封滩育林5.8万亩。

  数据最具说服力,嘉峪关人民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坚定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经过几代人的付出,将曾经遍地砂石的不毛之地一点一点建设成了绿树、蓝天、碧湖交相辉映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截至目前,该市建成城区绿地面积2756.66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9.2%和40.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5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2.4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16.52%。相比建市初期,该市绿化覆盖率增长8倍,森林覆盖率增长19倍。

  2005年,该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园林城市”。2007年,住建部在此召开了全国中小城市绿化经验交流会。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吴邦国视察嘉峪关时,欣然题词:“湖光山色 戈壁明珠”。 2016年1月,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嘉峪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