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攻坚追梦七十载 牢记嘱托奋进新时代 ——访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市长戴超

时间:2019年09月11日 11:1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雾中定西城 王宏斌 摄
    

  9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定西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市长戴超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刚才开场白唐书记全面介绍了70年来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成就,请唐书记根据对定西的了解和到定西工作的切身感受,谈谈定西最大的变化在哪些方面?

  唐晓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我们定西来说,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应该说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效上。我到定西工作六年多来,脱贫攻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前面,我在介绍具体情况的时候给各位记者朋友都介绍了,定西是我们国家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我市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这些年下降幅度是最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全市人民不懈努力的结果。

  展望未来,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2020年我市要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这一人不落、一户不漏。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全市303万人民有信心、有决心,坚决有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通渭县马营镇梯田 王宏斌 摄
    

  记者:我们知道定西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定西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场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肯定发挥了突出作用。请唐书记谈谈定西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唐晓明:回顾总结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定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让党的旗帜在贫瘠的黄土地上迎风招展、高高飘扬。正是基于这样一股敢硬拼、不服输,能干事、向前冲的劲头,我们先后探索实践出了“双培双带”、“三链”建设、“驻村代办”、“三引四领一融合”等一大批特色党建品牌,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党建思想,紧盯脱贫攻坚这一核心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凝集力、战斗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双促进、双提升”。一是建立“三型党组织”。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组织变化、精准扶贫需要,改变原来地域性党组织设置单一模式,分行业分领域建立产业带动型、区域带动型、结对带动型为主要内容的“三型党组织”,夯实了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二是实施“三大行动”。着眼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大力实施先锋引领、致富带富、能人入党“三大行动”,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切实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来。三是靠实“三项责任”。以落实党建责任为抓手,建立健全层层传导压力的责任机制,全面靠实了市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市县领导包点包抓责任、组织部门直接责任,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请唐书记谈谈定西市是如何抓作风建设的?

  唐晓明:定西有着良好的作风建设基础,在长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扶贫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三苦”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全市各条战线也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雄楷模,整治作风有榜样可学、有载体可用、有标尺可量。因此,我们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重拳出击查处腐败,狠抓“四风”问题惩治,全市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明显好转,上下齐心、协力攻坚的氛围已经形成。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张爱平 摄
    

  具体工作中,我们逐步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排查问题抓整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作风问题,分领域、分行业集中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对存在的问题即时通报、限期整改,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真正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标本兼治抓监督。聚焦“四风”问题“病灶”,在治本上出实招、硬招、狠招,综合运用听、看、要、问、盯、谈、函、督、查、网等手段,构建纪律、监察、派驻、巡察“四位一体”监督机制,并形成了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切实走出了一条整治与监督有机融合的新路子。三是一贯到底抓落实。全面打通作风建设所有关节,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推动落实,下决心集中整治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工程建设等领域作风问题,真正把作风建设推到了基层一线。我们借鉴福州惠民资金监管网建设经验,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行定西扶贫惠农资金监管网。自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已累计发现疑点问题16.1万余条,初步核实3万余条,有效打通了扶贫惠农项目资金落地到户的“最后一公里”。四是执纪问责抓惩戒。准确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谈话提醒,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个别屡教不改的干部,坚决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从根子上除掉作风顽疾。通过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了遵规守纪、担当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创先争优、办事高效的发展环境。

  记者: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入新时代,但同时定西又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请戴市长谈一谈定西是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关系的呢?

  戴超:这位记者朋友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很多同志一段时间也较为迷茫,有些同志有抓脱贫攻坚,要不要抓经济发展或者高质量发展的疑虑;有些同志认为抓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就会分散精力;两者的关系一段时间没有处理好,但是市委、市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十分坚定的,做法也是十分坚决的。我们的基本做法就是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来支撑脱贫攻坚,用狠抓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来引领高质量发展。这就是两者的基本辩证关系。因为脱贫攻坚对于高质量发展是“以点筑面”,高质量发展对于脱贫攻坚是“以面带点”的过程。只抓脱贫攻坚,不抓高质量发展,脱贫成果难以持续;只抓高质量发展,不抓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没有支撑。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些年定西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脱贫攻坚不放,我们的脱贫攻坚正如前面唐晓明同志介绍的一样,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从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84.24万人、贫困发生率31.7%,下降到去年年底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9.12%,平均每年下降近4个百分点、每年减贫10万人以上。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逐人逐户逐组逐社逐村,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

  所以,我个人认为高质量的概念不仅仅是个质量概念,高质量的概念,是大的经济体量和高的经济运行质量的总和。因此,在定西要想支撑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抓好十大生态产业,所谓生态产业就是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循环化的“四化”统一。如果我们的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不能同步协调的话,我们脱贫攻坚的成果将没有支撑。如果在抓脱贫攻坚的过程当中,不注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我们的脱贫攻坚也将没有好的支撑。因此未来的实践当中,我们既要抓好脱贫攻坚,还要抓好高质量发展。

  记者:戴市长,我觉得产业扶贫是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桥梁,请问定西在产业培育上有哪些考虑?

  戴超: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定西在推动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们的产业以及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比方说较为健全的马铃薯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中医药产业体系,正在起步的牧草产业体系,正在培育的种子种苗产业体系,和现在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体系等等,这些产业或者产业体系,已经在全市的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当中起到了很重要作用。

  这些年,我们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的就是“两不愁”的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要解决“两不愁”,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产业。如果产业培育不起来,“两不愁”问题即使今天解决了、今年解决了、或者明年解决了,也没有可持续的支撑。而解决产业问题不仅仅是解决种植业的问题,关键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工业化的方法来管理农业,用工业化的方向来展望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农民和市场连接起来,把农业产品和市场连接起来,把土地资源和农村资源,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模式连接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产业融入工业化发展大格局当中去,我们的产业才能培育起来。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在马铃薯、中医药、草牧、种业等方面,继续深化产业发展模式,切实用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