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金昌:艰苦创业铸辉煌 扬帆起航再出发

时间:2019年09月17日 11:52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紫金花海
     

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昌市以来,金昌人民秉承“艰苦奋斗、和谐进取”的金昌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委、市政府在解放思想中坚定信心,在转型发展中不懈探索,在改革创新中大胆开拓,在应对挑战中奋发进取,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昔日戈壁小镇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宜居宜业现代新城。

    

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
    

  坚持优化经济结构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建市以来,金昌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持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镍钴工业基地不断做大做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地企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近两年来,金昌市委、市政府把十大生态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总抓手,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2018年,全市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45.65亿元,同比增长8.7%,占GDP比重17.28%,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全省第一。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7.99亿元,同比增长10.2%,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72亿元,同比增长13.6%。外贸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8.52%。

    

美丽乡村龙景花海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经济加速转型

  建市以来,金昌市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扎实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发展壮大“一区三园”,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和高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促进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有色金属、化工、能源等主导产业的生产能力迅速增强,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2018年,镍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铜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居国内第三位;钴生产能力达1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超细镍粉、超细铜粉等有色金属粉体材料销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全球产量最大的硫酸镍生产线和全国产量最大的氯化镍、氧化亚镍及钴盐系列产品生产线;镍网生产能力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驻金省属企业金川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2019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96位,成为我省唯一进入前百名的企业;同时跻身世界500强第369位,是全省首家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

  工业循环经济特色鲜明。依托丰富的“三酸两碱”(硫酸、盐酸、硝酸,烧碱、纯碱)等化工资源,着力延伸“吃干榨尽”的工业循环产业链,探索建立了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硫磷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煤化工等十大循环产业链,形成了36个产业链原料供应关系,工业固废、废气、废水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6.16%、91%、93%,初步实现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循环经济示范区之一,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围绕产业集群有规模、产业链条有延伸、循环利用有突破、质量品牌有提升、环境容量有空间,完善升级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氯碱化工、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大数据“五大产业链”,有色金属深加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就地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地企联手建设并成功盘活51亿元的氯碱化工循环产业链,实现4个项目联动运行,释放了80%以上的产能,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光电并网规模达到228万千瓦;正在着力打造全省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和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数字金昌”,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区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行。

  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深加工、氯碱化工、煤化工等三个重点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值分别增长10%、31%、48%。金昌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三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地区、全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城市,金川集团公司荣获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金昌火星一号基地
     

    坚持“三农”优先地位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按照高效节水绿色安全发展方向,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局面。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金昌市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戈壁农业、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认真实施“菜篮子”工程,巩固壮大高原夏菜、优质肉羊、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23.25万亩,特色优势作物标准化覆盖率80%以上,建成永昌县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7个,“金昌高原夏菜”“永昌肉羊”“怡泉新禾双孢菇”、 胡萝卜、大麦茶、藜麦、“盐滩青”萝卜等农产品成为区域特色品牌,建成全省首个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3个蔬菜生产基地入围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候选名单。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围绕加快构建质量品牌、市场对接、冷链储运服务、农产品加工、风险担保“五大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业生产实现了从分散的农户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转变。截至2018年,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3家,注册合作社1481家、家庭农场40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农畜水产品综合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8%以上,永昌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昌市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插花型贫困县永昌县如期脱贫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712户11608人减少到目前的27户9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4.3%下降到目前的0.04%。

    

紫金云数据中心
     

  坚持文旅融合推进

    现代服务业快速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委、市政府坚持走文化旅游业融合引领、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多业并举”的第三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三产扩规增量,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步入跨越发展新阶段。

  突出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优化“一体、两翼、一带、两线”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新型旅游业态,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推出“中国镍都·西部花城”旅游品牌和工矿探奇、紫金赏花、沙漠历险、乡村寻美、祁连揽胜、研学体验、婚庆康养、太空小镇等特色旅游名片。2018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495.8万人次,是2012年的3.7倍,年均增长27.7%;实现旅游接待收入28.7亿元,是2012年的4.3倍,年均增长30.2%。

    

金川公司离子膜烧碱系统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建市以来,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型工矿城市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金昌市坚持一手节能减排、一手播绿治污,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筑起环城绿色屏障,黄沙肆虐的沙尘天气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委、市政府坚决果断抓好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金昌市曾两次上榜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经过多年治理,“金娃娃”不仅摘掉了曾经的“黑帽子”,还进入了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2015年以来,用于生态环保的各类财政资金达18.38亿元,特别是金川集团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投资50多亿元,实施“碧水蓝天十大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三年达标工程和环境质量提升工程,使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目前,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均保持在300天以上;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金昌市委、市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幸福美好金昌建设新局面。

    图表制作:金昌市发改委 金昌市统计局 图片摄影:祁小松 陈兴明 张 璇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