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的时代变迁

时间:2019年09月18日 10:16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吕霞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天水,素有“羲皇故里”“陇上江南”的美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水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改革创新、激扬奋进的动人故事。一组组数字、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大事,都见证着70年来天水发展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

  9月16日至17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团一行来到天水,来发现和探知这座城市70年来的变迁。

  

项目建设是“领头羊”

  

  始建于1968年的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压开关设备技术和品质的引领者。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为支援三线建设1968年从北京搬迁过来的大型专业制造企业,公司原名是天水长城开关厂,2008年3月28日更名为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1998年入组长城电工并上市。2018年9月,公司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甘肃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随长城电工整体划转至甘肃电气装备集团。今年8月更名为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近50年的创新发展,公司产品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并出口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内外重点工程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已成为拥有雄厚技术开发能力、现代化管理及先进装备的大型专业化企业。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天水市以项目培育产业,以项目调整结构,以项目改善基础条件,以项目改善民生,项目对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天水市发改委主任张永刚介绍说。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天水市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78个,总投资819.91亿元;“十二五”期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828个,总投资3942.9亿元;“十三五”期间,谋划重大项目2106个,总投资11126.5亿元。“十三五”前三年,天水共实施重大项目249个,总投资2900亿元,完成投资711.23亿元。通过千方百计抓项目,办成了一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好事。高速公路,宝天、天定、十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73公里,市区东、西、南高速大通道畅通,北向通道计划明年建成,“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即将形成。建成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惠及105.41万人。实施城市道路、集中供热、供气、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电网改造、有轨电车、藉河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天水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绿色发展崛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天水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93:1:6调整为2018年的14:30.7:55.3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5%,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该市规模上工业总产值较1949年全部工业增长3564倍,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等产业为主导、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

  

花牛苹果“牛”四方

  

  一场秋雨将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南山坪浇灌得更加翠绿。在这里的南山万亩苹果基地,一个个通红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加上雨水的冲洗,显得娇艳欲滴。

  该基地暨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管理优质示范园2800亩,带动周边农户经营种植花牛苹果5600亩。2012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2018年合作社销售苹果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社员户均收入17万元,亩均纯利润1.5万元,土地由原来的撂荒地变成了社员的“绿色银行”,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重要依托。

  天水市果业产业办副主任徐应斌详细向记者讲述了“花牛”苹果的动人故事。天水种植苹果始于1927年。1956年,天水从外引进红元帅、金冠、国光等10个苹果品种,10个苗木品种都栽培成功。1964年,天水生产的红元帅苹果首次出口香港试销。为了便于了解试销情况,技术人员在苹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铅笔注上“花牛”二字,作为记号。几经品尝,“花牛”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1965年秋,花牛村果农精心挑选出两箱刚刚采摘的苹果给毛主席寄去,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致函,代表毛主席向花牛村写信致谢,感谢果农们的深情厚谊,并寄来了四十四元八角二分钱,作为寄苹果的费用。花牛村将感谢信勒石树碑,永志纪念。以后,我国正式以“花牛”作为苹果商标,向外大量出口。1974年国家农林部、商业部、外贸部将天水确定为全国六大外销苹果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天水市已建成花牛苹果生产基地150万亩,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印度、东南亚及俄罗斯等30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出口创汇7352万美元,2018年出口创汇7750万美元。”

  记者了解到,2016年“花牛苹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花牛苹果被评为“甘肃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天水花牛苹果以32.33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进入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30强,荣登2017年中国果品英雄榜,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同年获“上海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和“甘肃省农博会金奖”。2018年,天水花牛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多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把果品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位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已累计建成A级绿色质量认证基地1000多个、国家级果品标准化示范园4个、省级果品标准化示范园152个,果品基地总面积已达到350万亩,年产量300多万吨,实现产值100多亿元。有355名农民技术人员获果树农民技师职称,有3000多名获农民技术员职称。果品年收入在5-10万元的农户有24199户,收入在10-20万元的农户有3406户,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388户,许多农民依靠发展果品产业发了家、致了富。

  

崭新奋进的“陇上小江南”

  

  北临天北高速公路,南接羲皇大道,东连天秀大桥,西靠羲通公交麦积总站的天水市体育中心项目是天水补齐民生短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是技术、业务、数据高度融合的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综合协同管理和服务平台;总投资15亿元的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实施,将使天水市麦积山大景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逯克宗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水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天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2018年,天水市实现生产总值652.05亿元,是1949年的473倍;人均生产总值19479元,是1949年的187倍;大口径财政收入162.52亿元,是1953年的878倍。

  天水是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全力推进深度贫困县区脱贫攻坚。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3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0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43.24%下降到2018年底的4.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3266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7693元。2018年,甘谷、武山两县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目前,天水正在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尽锐出战,精准发力,为确保实现今年秦州区、麦积区、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县5县区脱贫摘帽而努力。

  天水一直被誉为“陇上小江南”。2017年,天水市顺利通过国务院“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终期考核,近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通过“碧水”战役,目前天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断面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通过“净土”战役,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45%,湿地面积稳定在17.1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5.32%。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着眼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先后落地了麦积山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麦积山房车国际露营地综合体、天水·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天水大剧院等一批重大项目,涵盖基础设施、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据统计,2018年天水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数达到872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个;累计接待游客42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3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水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积极为群众解忧愁、谋福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81元和7693元,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29倍和91.6倍。各类中小学达到3164所,在校学生68.57万人,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的4倍和12倍。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分别比1949年增长477倍、2776倍和66倍,先后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乡村舞台2491个、农家书屋2540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64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662个,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保持在6万人以上。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高到74.75岁。

  70年砥砺奋进,天水市发展改革主旋律始终昂扬;70年壮丽辉煌,龙城天水旧貌换新颜风头正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水市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奋力前行!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