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众志成城 交上“总攻”满意卷

时间:2019年09月19日 09:5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何成军 通讯员 翟继宗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何成军 通讯员 翟继宗

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脱贫 翟继宗-摄
    

  山丹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是全省18个严重干旱缺水县之一,也是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山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87户、1.4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29%。

  面对贫困,山丹县全民聚力、众志成城发起“总攻”,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截至目前,全县剩余贫困人口940户2406人,贫困发生率从9.29%下降至1.85%,如期完成了既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成功退出贫困县行列。

  山丹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结合县情拓展扶贫攻坚行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1+17”精准扶贫方案,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刘佰成是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的贫困户,因视网膜脱落,视力严重下降,无法外出打工。其母亲常年患病,家庭开支大,生活困难。

  2016年初,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刘佰成找亲朋好友借款,开始种植香菇。如今,他已有两座蘑菇大棚和1座钢架大棚,每棚每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不仅还掉了借款,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县财政每年安排现代农业奖补资金5000万元,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全县13个重点贫困村,山丹县总结推广“村抓一项特色产业、户建一座种养棚圈,人学一门致富技能,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的产业扶贫形式,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1家、覆盖贫困户381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3万元,建成电商扶贫示范村13个,实现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收入和电商扶贫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以马铃薯、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28万亩以上,已建设菌棒(包)生产经营主体5家, 2018年食用菌产量达1.5万吨,实现增收10亿元。

  “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挣到钱,真是太好了。”山丹县李桥乡上寨村村民赵广元说。

  赵广元所在的李桥乡品玉综合养殖公司是该乡的龙头企业。县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该公司除了吸纳周边贫困村民务工之外,还以“投母还羔”“公司+贫困户”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

  这是山丹县推行能人带动“6+1”脱贫模式的一个点。近年来,县里制定出台了《山丹县能人助推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确定757名致富能人与2674户、7848名精准扶贫对象进行结对帮扶,积极打造并推进“劳务能人+贫困户”“经纪能人+贫困户”“企业能人+贫困户”“融资能人+贫困户”“技术能人+贫困户”“能人班子+贫困户”的“6+1”能人带动脱贫形式,充分发挥了能人群体的优势和潜力,激发提升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活力和能力,总结出了具有山丹特色的能人扶贫新模式。

  走进山丹县老军乡潘庄村,远山掩映下的水泥路“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主街道两旁整齐排列的路灯精致亮丽,粉刷一新的房屋、宽敞整洁的庭院,处处洋溢着全新气息。

  “水泥路通了,文化广场建好了,房屋也改造一新,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提及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民杨宗仁笑得合不拢嘴。目前,全县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实现了联通、移动3G、4G无线网络全覆盖,贫困村面貌得到彻底改善。

  与此同时,县里从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入手,不断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加快脱贫步伐。截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72%,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全县新农合基本医疗参合率达99.8%,一次性治愈的贫困患者救治率达100%、贫困患者签约家庭医生率也达到100%……

  众志成城,志在必胜。如今,已经成功脱贫摘帽的山丹县,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又发起了新一轮的“冲锋”。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