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擦亮南梁红文化品牌

时间:2019年09月25日 16:3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欧阳文全 贾治堂 刘华东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可持续发展看庆阳系列报道之一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欧阳文全 贾治堂 刘华东

  

  

  20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块“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成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南梁也被称为“两点一存”的“永远红区”。

  站在南梁镇“两点一存”广场上,小镇全貌尽收眼帘:古色的建筑,平整的街道,新式的路灯,绿地毯一样的山坡,五颜六色的小花竞相绽放、生机无限……

  

红色旅游带动全域旅游

  

  9月4日,记者再次来到南梁,采访小镇近年来因旅游带来的变化。

  走进南梁旅游小镇,街道两旁古朴小楼透出时代的气息。每家都是敞亮的小院,上宅下店,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农舍不见炊烟,厨房难寻柴火。人们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红色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琴雅居是荔园堡村村民温仲琴开的一家民居旅馆。“以前种地一年收入不到两万元,现在开旅馆每年收入三四万元,不用到处打零工,而且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温仲琴高兴地告诉记者。

  温仲琴说:“住的是瓷砖铺地的小楼房,做饭用的是太阳能灶、沼气,喝的是自来水,走的是柏油路,生活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琴雅居旅馆隔壁的“罐罐饺子馆”里,记者看到只能摆放四张桌子的小店食客满座,一位慕名而来的食客告诉记者,“这个店的饺子很特别,有炒饺子、有罐罐里煮的饺子,风味绝配。”

  店老板白彩莲正忙着包饺子,她说,2016年开起这个店,利用独创的做法做饺子,没想到生意越来越好,旅游旺季一天能收入1000多元。白彩莲说:“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南梁镇政府所在地荔园堡村有338户1672人,近年来,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开起了小店。从家庭主妇变成了店老板,从农民变成居民,在南梁这样的变化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南梁镇党办主任王俊杰说:“如今好多南梁人经营着‘乡下人家’小餐馆,熬酸菜、老豆腐、玉米面馍馍、黄米干饭、黄米馍馍等特色‘红军饭’,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华池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许多去外地打工的群众纷纷返乡,在各旅游景点摆摊、开店,收入相对稳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记者了解到,仅南梁镇现有宾馆、小旅馆17家,大小饭店48家。随着以南梁革命纪念馆为核心的景区加大对外开放,依托红色旅游而兴起的多样化产业,正在悄然改变着华池人的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获知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

  早在2005年,经中宣部等13个部委研究论证,华池南梁景区被纳入全国首批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目录,至此,不足20万人的华池县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经过14年的发展,历届华池县委县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擦亮老区红色文化品牌,转变南梁红色资源为经济发展优势资源。一个围绕“打造红色旅游大县”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商业之路呼之欲出,华池红色旅游开发开始走上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嬗变之路。

  

红色资源带动产业扶贫

  

  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南梁精神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华池县委县政府积极筹划,于2015年成立了南梁干部学院。

  王俊杰说,南梁干部学院依托红色资源,弘扬南梁精神,突出党性教育,建设特色学校,使之成为立足庆阳、辐射西北、面向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举办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省内外各类培训班320余期,目前,学院正在进行二期项目规划,估算总投资5.98亿元,建成后一次性可容纳500人接受教育培训。

  据介绍,两年来,南梁红色培训持续升温,每逢重大节庆日,前来进行祭奠英烈、入党(团)宣誓、红歌传唱等活动的人群络绎不绝,南梁精神被广泛弘扬。

  来南梁进行革命教育,吃着农家饭,住在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好多游客用“健了胃、洗了肺、入了脑”来形容南梁的旅游真切感受。

  南梁红文化传媒公司位于华池县东山上,走进公司的操作车间,一幅幅刺绣栩栩如生,十几幅半成品的布贴画整齐排列着。公司负责人赵星萍告诉记者,公司的员工去市上参加培训了。赵星萍是“华池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依托红色资源,她创办了这个公司,重点开发传统民间香包刺绣、剪纸布贴画等红色文化旅游工艺品。通过政府搭建的各类传承平台,每年培训500多名农村妇女,为全县100多人传授了剪纸技艺。

  把乡愁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一直是赵星萍的创作基础。“麻姑献寿”“喜鹊踏梅”“抓髻娃娃”等一幅幅布贴画栩栩如生,赵星萍说,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对生活的理解、热爱和追求。

  赵星萍说:“虽然公司每年收入100多万元,但总觉得可做的事情太多了,红色资源带来的商机是无限的。”

  无论是扶贫攻坚还是绿色发展,华池县始终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为上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华池县以创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为总揽,围绕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形成以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

  华池县文旅局副局长陈红富告诉记者:“近几年累计投资10多亿元,实施了南梁革命纪念馆、‘两点一存’主题广场等26个项目,使南梁一举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也让南梁的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县接待游客从2010年的19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180.85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10年的158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7.58亿元。截至2018年,旅游产业带动脱贫239人。”

  

旅游叠加效应凸显

  

  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是南梁红色旅游线路上的必经之地,借助这一有利因素,华池县实施了光伏农业一体化项目,发展观光农业,目前有10多家贫困户通过提供土地和劳务实现了脱贫。村民余宁渊将家里的8.8亩地以每亩800元的租金出租给国电远鹏公司,自己以每天120元的工资在该公司务工,家庭年收入稳定在40000元左右。

  华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添翼介绍,华池县境内红色旅游资源有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等一大批遗址遗迹和大量的珍贵革命文物。境内还有秦长城、大顺城遗址等多处历史遗址。此外,华池拥有十分有利的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环境,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辐射周边红色旅游景点,像延安-吴起-南梁-六盘山-界石铺线路必经华池,是游客理想的旅游线路之一。

  在开放与保护的同时,华池县一边加快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一边探索完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真正让红色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这一时尚方式传输给游客。

  通过整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充分发挥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产生了难得的“叠加”效应。

  2011年,南梁就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华池将发展精品民宿产业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目标,这既能提升乡村人气,也能做旺乡村产业。

  陈红富说:“在农家乐示范点的带动下,全县共建办农家乐61家,住宿企业57家,直接从业人员400多人,年经营收入超过千万元。红色旅游给革命老区奔小康创造了新契机,提供了新引擎,是一项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对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老区发展的新引擎。按照华池县的战略规划:到2022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2035年,华池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