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甜蜜产业”铺就脱贫新路子

时间:2019年10月09日 10:41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苏海琴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苏海琴

  天刚放亮,顿闰月就来到自家养蜂基地,戴上手套和防蜂帽,开启一天的“甜蜜”事业。

  今年66岁的顿闰月是庄浪县郑河乡上寨村二社建档立卡户,早年丧夫,和儿子相依为命,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打工支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7年,借助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试点项目,庄浪县郑河乡党委、政府和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郑河乡上寨村开始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顿闰月成了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有了蜂源,再也不用下地干活,在家就能养蜂产蜜、赚钱。”顿闰月说,去年5月份,政府免费给她发放了8箱中蜂,并安排技术专家上门指导养蜂技术。经过半年的摸索,顿闰月逐渐掌握了养蜂技巧,并在年底脱了贫。

  尝到养蜂甜头的顿闰月,今年没让儿子外出务工,留下来和她一起养蜂。并用养蜂赚的钱和政府的一部分补贴,创办了一家农家乐。

  “没想到自己能有这样的好日子,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顿闰月说,她一定要把蜂养好,把日子过美了。

  在郑河乡,像顿闰月一样尝到养蜂甜头的人很多。上寨村的柳忠活,自搞起养蜂产业以后,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走起路来精神十足。“养得好的话,每年蜂蜜还会成倍增加,产的蜂糖就更多,赚的钱自然也多。”柳忠活说,之前他们家主要靠种大蒜维持生计,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养几箱蜂赚得多。

  养蜂是个技术活,除了要有良好的生态资源,还需要技术支撑。上寨村地处关山腹地,峰峦环统,自然植被丰富,具有发展养蜂产业的优势。但大多数村民没有中蜂养殖经验,为此,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技术指导作为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的核心板块,建立了常态化、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中蜂养殖技术交流微信群,由技术专家、养蜂农户、乡镇干部、社工共同加入。养蜂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拍照、拍视频、发语音在群里,技术专家及时就相关问题进行远程回应和解答,解决了在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缺乏问题。

  为了发展壮大养蜂产业,庄浪县也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统一推进商标注册,注重探索关山土蜂蜜等品牌打造,进一步做强、做大品牌,形成品牌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此,县上出台了中蜂养殖产业扶持政策,农户自行购买蜂源每箱补助500元,每户家庭补助不超过5000元。有了扶持政策,村民养蜂积极性明显提高。

  养蜂的人多了,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助上寨村和下寨村建立了两个中蜂养殖合作社,打造“湫池”蜂蜜品牌,帮助村民拓展销路。并通过城乡对接、建立熟人网络、开展网络营销等方式,协助当地养蜂农户开展蜂蜜销售。对于没有养殖能力的贫困家庭,由合作社的养殖能手进行养殖,与贫困家庭签订入股协议,年底对贫困家庭采取保底分红、受益分红,使贫困家庭从中受益。还统一收购每个养蜂农户的蜂蜜,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解决了每个养蜂农户产品无销路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党组织+社会工作+合作社示范+农户自我发展+技术指导+品牌打造”的模式。

  目前,中蜂养殖已成为郑河乡产业扶贫的一张新名片,蜂蜜在平凉市旅游商品暨乡村旅游产品展销评比大赛中,被平凉市旅游局评为平凉市乡村旅游产品“后备箱”工程十大必购产品荣誉称号。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