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山乡的致富路 ——省交通运输厅驻临潭县王旗镇帮扶侧记

时间:2019年10月09日 11:0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蒋文艳 通讯员 赵仁娟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产业/行业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蒋文艳 通讯员 赵仁娟

  临潭,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高山丘陵地区。多年来,由于受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落后,是我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2017年9月3日,省交通运输厅29名帮扶队员先后入驻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草场门、陈庄等12个贫困村。两年来,29名帮扶队员以“贫困户的事,就是我的事。”坚守在深山,把山乡当故乡,视村民为家人,带领贫困户开启了一条高原山乡的致富之路。

    

  便利交通打开希望之“窗”

  “第一次走进龙元山村,村里泥泞狭窄的道路、破旧的房屋和村民们困苦的生活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省交通运输厅派驻临潭县王旗镇龙元山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长陈勇回忆。对于进村入户后的第一印象,各帮扶干部们都深有同感。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这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要致富,先修路。”要改变临潭高原山区的贫困面貌,改善乡亲们困苦的生活,必须依靠交通打开致富的“天窗”。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各驻村帮扶队员们就开始一边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一边思考谋划着如何发挥自己所在单位的行业优势,尽快让村民们走上像样的路、走出大山。

  两年来,省交通厅委托省交通设计院对临潭县农村公路进行帮扶勘察设计;筹资对陈庄村一座2跨拱桥进行加固,对通往陈庄村主干道的7公里道路进行了过水路面路基病害处治、路肩整修、碎石清理、边沟和排洪道清淤等养护维护工作,并筹资为陈庄村购置垃圾回收箱22个,路灯39盏;投入机械1台、劳动力200多人次,为陈庄村整修田间道路3.5公里;投入资金为上沟门村河滩社修建路基挡土墙45米,修复混凝土路面180平方米,修建管涵4道、盲沟40米,整修村道2公里,抢修水毁河堤100立方米……驻村帮扶干部们针对12个帮扶村农业机械到不了田间地头的问题,加大帮扶投入,深入实地调查,抽调专人和机械设备,两个月为临潭县王旗镇、新城镇整修田间道路93公里。

  路通了,村民透过“窗户”,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着38年党龄的龙元山村老支书李平对村里交通条件的感受最为真切。“以前收粮食全靠人背肩扛,碰上下雨天滑的根本走不成,现在好了,三马子直接开到了地里,干活轻松多了,出门也方便了。”

    

  特色产业敞开致富之“门”

  临潭高原山区,耕地少而贫瘠,发展什么产业可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呢?经过充分的走访调研,驻村帮扶干部们发现,虽然他们所驻各村人均耕地仅为1.5亩左右,但当地水草资源丰富,这里具有发展种植养殖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于是,各驻村帮扶干部们在综合分析其所在村村情的基础上,发挥自然资源、技术等优势,力补短板,筹资建起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两委班子也成为了合作社的带头人。说起迎迎合作社,东南沟村村支书杨迎迎告诉记者,“合作社2013年就注册了,但因没有启动资金,多年来合作社只是一个空壳。今年,在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和帮扶干部们的鼓励下,我带头加入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自2017年9月省交通运输厅承担临潭县王旗镇、新城镇12个贫困村的定点帮扶任务以来,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帮扶重点,以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壮大2个合作社为目标,按照“试点先行,循序推进”的原则,共帮扶建成合作社17个,形成了以中蜂、牛、羊、黑驴、土鸡、獭兔养殖、中药材加工、蘑菇种植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村经济的发展。

  为提高种养产量和质量,推动农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中农院畜牧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并带领村两委班子及贫困户代表前往岷县维新乡参观养殖大户,通过参观学习、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拓宽贫困群众的致富思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52岁的二代养蜂人元龙山村蜜蜂养殖合作社监事闫焕娃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是富。驻村干部们把我们山区群众这么重视,我也得树立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的信心,努力学习现代养蜂知识,为村里蜂蜜养殖提供技术指导。”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养蜂技术问题,闫焕娃一有机会就自掏腰包主动赴天水等地学习现代养蜂知识。

    

  扶贫车间搭起小康之“桥”

  如果说蜜蜂的辛勤劳动是为了给享用他的人带来醇香的蜂蜜,那么各驻村帮扶干部们就如一只只辛勤的蜜蜂,他们的付出是让临潭县贫困山村的乡亲们过上甜蜜的好日子。

  龙元山村帮扶队长陈勇决定,一定要把养蜂作为一项甜蜜的事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们过上甜蜜的生活。今年年初,龙元山村在格桑花藏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百花蜜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建成了以蜜蜂养殖,蜂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以入股分红、劳务用工等形式,增加贫困户增收。

  事实证明,蜂蜜产业确实能让老百姓过上甜蜜的生活。龙元山村合作社成立5个月就实现产值21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分红6500元,而且扶贫车间的建立解决了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100多人次,增加了贫困户家庭的经济收入,老百姓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陈勇也成为了村民一想起来就觉得心头“有点甜”的第一书记。

  候玲桃是龙元山村百花蜜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作人员,是因学致贫户。自今年2月来到百花蜜扶贫车间务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了起来。用她的话说:“在扶贫车间上班一天不仅有了120元的工资收入,而且就近上班还可以照顾家人,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好了。”

  “养蜂是个好产业,我也要加入。”看到同村人都通过参与养蜂过上了好日子,龙元山村上了年纪的好多老人也想加入到养蜂事业中来。

  其实,在王旗镇,村民口中的好产业还有中药材、牛羊等种植养殖产业。去年11月,由省交通运输厅、省公交建集团投资150万元建成的具有年产100吨中药材初级切片加工产能的大沟门村中药材扶贫车间,筛选、清洗、晾晒、储存、切片加工一应俱全,中药材扶贫车间不仅吸收村里20名妇女就近务工,也使当地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一定规模,村民过上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