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 农业实现华丽嬗变

时间:2019年10月10日 10:2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王双秀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区域经济

兰州市“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之一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王双秀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和成就的厚度。

  弹指一挥,70年光阴走过。回望历程,红古已从一个闭塞落后的西部小镇蜕变成包容开放、现代舒适、宜居宜业,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独特地理优势和优质现代化设施农业的璀璨明珠。

  “70年前种地从播种到施肥、浇水、收获全靠人力。”红古区红古村的张大爷拿出珍藏已久已经发黄的老照片,指着上面劳作的场景说道。

  如今,走在红古的田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现代化日光温室、一畦畦长势喜人的新特蔬菜、一片片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经济林。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让红古农业实现了华丽嬗变。

  近年来,红古区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着力抓规模育特色,抓龙头促产业,抓改革促创新,抓扶贫促小康,构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和保障体系,实现了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经统计核减后,全区农业增加值完成4.1亿元,增速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206.55元,增速9.5%。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99万亩、产量达到23.31万吨,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0.35万吨;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2.3吨。

  为了更好地挖潜培能,红古区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扩大蔬菜复种和加快山台地开发利用,大大增加蔬果生产种植面积。不断加大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力度,加大对采摘、休闲、观光农业的引导和支持,大力发展鑫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罗金台现代观光示范园、薛家台有机观光示范园等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等新兴业态的综合体产业和农业特色亮点产业及鑫源樱桃采摘、守诚草莓采摘等10家采摘休闲农业园,通过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和宣传,不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同时,红古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增产提效,坚持特色引领,加快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精做细菜、果、奶、养、苗、加等优势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加大订单农业的发展力度,鼓励和支持农字号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兴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鑫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罗金台现代观光示范园、薛家台有机观光示范园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和农业特色亮点产业,加快推进休闲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发展进程。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农业发展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近年来,红古区以甘肃农迈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为依托,组织实施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企业+基地+网点”的农村电商交易模式,实现了全区农产品的网上购销对接,有力促进了红古品牌农产品走出去,从而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

  把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全区农业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重要举措,是近年来红古区的一项重大举措,为了积极组织广大种养大户参加电子商务培训,鼓励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红古区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和销售“金红古”等标志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以众筹农业为概念,建立“农产品众筹+农业旅游+采摘乐趣”的多元化模式,通过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采摘旅游等模式,吸引广大消费者参与红古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全过程,进一步加快促进红古农业经济的开发。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鼓励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和复查换证工作,加快农业特色品牌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时间,红古区还将积极建设农业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大‘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力度,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农村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推动红古农业健康科学发展。”红古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编辑:李兆洲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