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组合拳”拓宽致富路

时间:2019年10月15日 10:18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王 颖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深度/观察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通讯员 王 颖

图为扶贫安置项目七里河区白家坪安居小区

    

  七里河区位于兰州市中南部,总面积397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型农业,“小城区、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特征十分明显。2014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5户、7224人,贫困发生率为9.33%,贫困人口分布于阿干镇、魏岭乡、西果园镇、黄峪镇4个乡镇,涉及39个行政村。近年来,全区聚焦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下足下实精细精微“绣花”功夫,累计实现稳定脱贫1870户、7002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6%,2018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26.5元,10月正式退出省级贫困县(区)序列。

    

  心里有本账

  脱贫攻坚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业,为此七里河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全区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切实用铁的肩膀扛起了脱贫责任、以铁的手腕抓牢了脱贫任务。

  “我们制定下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责任清单》等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县级、乡镇、部门和领导包抓责任和帮扶责任。”七里河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七里河区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与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签订责任书,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

  为了精确掌握全区贫困人口真情实况,七里河区专门抽调业务骨干,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采取“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区审定”的程序,扎实推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区有案”的帮扶台账。

  通过分析归类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各项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确保识别纳入有依据、动态帮扶有凭据、脱贫退出有证据,让精准扶贫“靶心”更准。

   

  脱贫脱穷根

  七里河区先后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有关脱贫发展的相关重点规划和特色乡镇规划、乡镇扶贫攻坚规划以及全区5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贫困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整体水平和实效。

  位于七里河区西南部的黄峪镇,境内山大沟深,贫困面大且程度深,城镇二元结构突出,尤其是后山5个行政村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生活困难,交通不便,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与农业生产时间相冲突等诸多因素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为了彻底摆脱“穷根”,七里河区对黄峪镇后山5个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搬迁政策叠加、个人自筹等方式,让后山1587户全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益。

  七里河区扶贫办工作人员表示,在产业式扶贫上,七里河区突出发展“一亩地”经济,按照每户至少种植一亩百合、一亩冷凉型蔬菜、一亩双垄地膜农作物的脱贫计划,通过实施种养补贴优惠政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化组织,引导扶持贫困户发展百合、精稀特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户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扶贫先扶志

  扶贫的关键在于“扶志”,针对文化程度低、既缺技术又缺资金的贫困户脱贫问题,七里河区大胆探索将精准扶贫与林区护林员、乡村保洁员、城市环卫工和区属物业等工作相结合,提供符合个人实际需求的工作岗位,其中提供城市清扫保洁员岗位400个,安排免费公寓和生活用品,工资待遇每月达到3000元,切实通过政府安置一人就业,实现“一家人脱贫”的目标。

  同时,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扶智与扶志“双扶”并重的内源式扶贫。健全完善了从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全覆盖资助政策措施,共发放助学金36万元。并由区财政出资500万元专门设立了“政府圆梦助学基金”,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考上高等学校能顺利完成学业,全区义务阶段入学率达100%。

  此外,七里河区结合整治“天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专题活动,进一步把宣讲文明新风、树立道德榜样、宣传致富典型作为改进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形成定期授课、定期入户、定期辅导的长效教育引导机制,营造了公平正义、诚信知理、崇德友善的好民风、好乡风,不但让贫困群众在生活上好起来,也让贫困群众在精神层面站起来。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