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助推陇原脱贫攻坚

时间:2019年10月17日 10:45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财经/金融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2019年,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如何确保全省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甘肃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直接关系到决胜脱贫大局。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金融是盘活产业的“活水”,更是产业不断发展的强力支撑。农村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是生力军。那么,我省金融扶贫究竟开展的如何?就此,国庆前夕,记者走访了甘肃银保监局。

  

  金融扶贫向纵深推进

  在总结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甘肃银保监局紧扣全省工作实际和行业优势,制定出台了《关于辖区银行保险业进一步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2019年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聚焦“两州一县”和18个深度贫困县,引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大倾斜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扶贫向纵深推进。

  截至2019年6月末,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农发行甘肃省分行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05.42亿元,惠及全省11个市州69个县区,有效改善了54万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

  ——在精准扶贫方面,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和到期回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582.35亿元,惠及农户130.41万户。

  ——在产业扶贫方面,出台《甘肃省2018-2020年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推行“一户一单、一户一赔”种养产业一揽子综合保险,农险品种保额普遍提高30%—100%,保险费率降幅30%—40%。截至7月末,全省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2.9亿元,同比增长65.8%,支付赔款4.29亿元,同比增长51.56%,简单赔付率33.26%。全省已签单实施71个保险品种,参保农户达180.41万户次,其中贫困户90.22万户次,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种养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全覆盖”。

  ——在健康扶贫方面,发挥大病保险、“两保一孤”、“三户一孤”等保险,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协调推动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65元;建档立卡贫困人群的报销起付线从5000元降至2000元,贫困人口报销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高12%,最高报销90%。截至7月末,累计为全省36.72万城乡群众支付大病保险补偿10.66亿元。“两保一孤”、“三户一孤”保险推广至全省12个市州55个县区,覆盖全省35个深度贫困县中的24个县,累计承保418.55 万人。

  ——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方面,整合农村金融服务资源,依托现有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点和农村保险服务站,助推各级政府在全省1.6万个行政村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目前已建成农金室1.58万个,专兼职工作人员4.5万名,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室、集中统一、共建共享、综合服务”的新模式,使全省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9.66%。

  甘肃银保监局严格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在前期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在“拓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力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定点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甘肃银保监局以推进临洮县、和政县定点扶贫为主攻点,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临洮、和政县扶贫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两县普惠金融试点。截至2019年6月末,临洮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3.1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43.22亿元;涉农贷款107.96亿元;易地搬迁贷款6.14亿元;乡村旅游扶贫贷款141.52万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贷款3.93亿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19.95亿元。和政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0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8.87亿元;涉农贷款20.97亿元;易地搬迁贷款0.54亿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贷款1.38亿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1.95亿元。

  与此同时,甘肃银保监局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结合市场定位和自身优势,主动对接临洮、和政两县特色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百合等优势产业,挖掘新型特色产业。推进临洮县“六位一体”养牛产业扶贫模式,以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为中心,政府部门、银行机构、保险机构、龙头企业紧密对接,构成“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的养牛产业链,创出了一套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的新型金融扶贫模式。

  在聚焦百合优势产业中,举办“临洮县百合产业发展论坛”,加大信托等金融机构对百合产业的支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深化与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百合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与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签署《战略服务协议》,积极对接临洮县供销社,通过“裕农通+供销社”,大力发展乡镇助农取款金融服务,在全县56个村级供销合作联合社及临洮供销联盟成员中进行首批“普惠金融”服务试点。目前,已完成临洮县洮阳镇、八里铺、辛店镇、中铺镇、太石镇、玉井镇、衙下镇、连儿湾镇、站滩乡等17个乡镇安装布放“裕农通”金融服务点161个,为服务“三农”延伸了渠道。

  太平洋寿险甘肃分公司积极开展和政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两年多来,为全县约20.6万参保(合)人员提供大病保险保障。尝试“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的综合保障体系,着重解决了防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一道屏障。

  2019年,人保财险和政县支公司推出“两保一孤”,收取保费60.97万元,为农村一类低保户464户1133人、二类低保户1049户3210人、特困供养人员家庭1203户1405人及城乡孤儿349人,提供了2.56亿元的风险保障;收取“三户一孤”保费71.39万元,为农村未脱贫人口7139人提供了2.99亿元的风险保障;推出“残疾人综合保险”,为2200名农村、城镇一、二级残疾人员提供了1.65亿元的风险保障。

  中华财险承担和政县2017—2019年中央补贴性险种能繁母猪和奶牛的承办工作,以及2018—2020年保险助推精准扶贫特色险种,从承保上提标降费,扩大受益面,2019年共承保贫困户奶牛462户1058头、能繁母猪166户486头、中药材(当归)176户685.1亩,并提高理赔效率。

  2019年4月16日,罗家集乡张家山村贫困户张得旺承保的5头奶牛,于2019年7月24日因疾病死亡3头报案,7月29日获得理赔款24000元,张得旺激动地说:“感谢保险公司、感谢政府,将我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可是一家人的生活保障。”

  在认真做好平凉市香莲乡观殿村、曹河村脱贫攻坚帮扶任务中,甘肃银保监局针对帮扶村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督促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金果”贷、“牛羊蔬菜”产业贷、“农耕文明”系列贷等一系列“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扶贫可持续性逐步凸显

  甘肃银保监局在金融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原则,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以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为着力点,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让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有机结合,积极推动金融扶贫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内源性发展动能,打开金融扶贫助推脱贫新通道。

  临洮农商银行协助临洮县星光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信贷支持计划,先后授信300万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00万元。三年的信贷支持,使该合作社现已发展成为从业人员14人,资产总额达450万元,集蔬菜种植、林下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周边群众近300人就业。

  该合作社负责人韩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通过银行的信贷支持,力争到2019年底,土猪养殖覆盖全村300多户及辐射到周边乡村,使养殖规模达到600头以上,户均再增收3000元。”

  2019年6月,农发行和政县支行向和政县隆兴春苗木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投放200万元短期畜牧业扶贫贷款,支持和政县隆兴春苗木种植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立体开发,有效解决了当地138名农民从事养殖等服务工作,带动周边农户350户,增加工作岗位700个。

  

  “绿色金融”取得长足发展

  党的十九大将明确提出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眼下,我省绿色金融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推进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监管引领有力,银行保险机构普遍参与,因发展基础较好,后续潜力不容小视。甘肃银保监局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坚持把“绿色金融”作为基础性工作统筹安排,引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紧贴实际与全省发展战略,积极对接“绿色发展”金融需求,全方位构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为全省包括祁连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环境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截至2019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融资额2531.75亿元,增长4.5%,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2.45%;上半年新增115.5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12.02%。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