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向左,风景向右

时间:2019年11月05日 09:2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李成侠
0
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经济网  >  地理/旅游

     

  不是朝圣,却去了天堂,就在9月21日那天下午。

  这个天堂,不在天上,而是在天祝县的天堂乡。

   

    

  最初认识这处独特存在的风景,是在10多年前。那时,处在这片地域的马牙雪山还可以攀登,还可以与其上的大小天池近距离地晤上一面,嘴里念叨着纳木南措和阿尼嘎卓这两处美景的藏语名字。然后,越过炭山岭镇和本康雅丹地貌,在看到大通河的时候,就到了天堂乡。

  

    

  天堂乡因天堂寺而名,而天祝县因天堂寺与祝贡寺各取一字而名。

  那时去拜谒的,实际上是马牙雪山。从雪山下来之后,留住在天堂寺镇的农家乐,因而对这里有了特别的印象。

    

    

  整个冬天,都有人攀登马牙雪山。人们下山后,晚宿天堂寺是必然之选,小小的镇子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家对着窗外缤纷落雪,把酒言欢,畅谈竞夜。在经年的大雪中,沉寂的华锐藏区便构成了一幅优美纯净的冬日画卷。

  而今许多年过去,当马牙雪山不再被允许攀登之后,天堂寺并未被人遗忘,而是在岁月的蚀刻中,又以新的面孔出现了。

   

    

  在最近这些年里,天祝县重点打造的天堂寺景区,由天堂寺、天堂龙苑、天堂民族文化广场、天堂大桥等景点组成。走进天堂寺,整个景区四周林木葱郁,小镇被山峰所环抱,藏式民居掩映在绿茵翠柏之中,清澈的大通河从镇南面缓缓流过,然后拐了一个弯,似一条玉带飘然流逝。鸟瞰天堂,整个盆地薄雾笼罩,轻烟萦绕,其山光水色独具特色,环境清静幽雅,确似人间天堂,梦中仙境,是天造地设的颐养休闲之所,也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境地。

    

   

  2007年4月10日,由于大通河上游建坝蓄水,河中水位下降,在天堂寺附近的河道里,老百姓发现了一块似“龟驮宝盆”、又似“龙护宝盆”的巨大奇石,一时间在当地引起轰动,并被藏学专家初步认定为古老佛经中所记载的“聚宝盆”。此奇石石质为花岗岩,从河中当时的位置南侧看去,形似一乌龟背负一莲花状宝盆,盆内注水,酷似一巨型砚台;从西侧看去,似一卧牛;从北侧看,似一神龙守护着一朵莲花,令人惊叹其天工巧夺。这块奇石表面直径长5.1米,宽4.9米,侧高1.9米,重40.9吨。经过数个昼夜的打捞,终于从河中拖上岸边,最后安放在新建的苍龙园中,供游人观赏,并成为天堂寺一景。

  见惯了城市的浮躁和混沌,到了天堂寺休闲,仿佛一下子清爽起来,感觉有一樽醇厚的青稞酒,在喉咙间幽幽浮动着热烈,不及下咽,就自然地传递出华锐藏区的文化底蕴和豪放风情。

   

    

  风尘仆仆前来这里追寻的人,即使在仓促之间,也能体会到这方水土无拘无束的气度。

  看得见风景,留得住乡愁。在缓缓流淌的大通河边,当地的土族老板南拉,有感于这片厚重的土地,斥巨资建起了南拉民俗度假村。他花气力收集了过去的许多老物件陈列在度假村里,游客至此,仿佛穿越回过去岁月,真正体验到一种久违的乡土情怀。站在度假村的演艺台上,仰可以看童叟无欺的蓝天白云,俯可以观大通河清澈的流水从身旁逝去。而河边一排金黄的杨树,正在秋阳下闪耀出晶亮的光泽,让人不禁有了微微的醺意。

  待到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把玩,感受和心境却又渐渐不同。倏忽之间,岁月留存在这方土地的物品,早已深刻烙印了华锐的特色,哪怕是匆匆过客,在远离天祝这片天地的时候,回想起这里的秋天、冬日与春夏,都会淡忘身边的烦忧,感怀那个寂寞而不失尊严的高天厚土。

    

    

  这个时候,天堂寺景区的任何一件风物,都有可能成为触动游客的美景,承载着远行的人们的情怀,渗透着时空,从指尖到心尖。

  就在南拉度假村这条街上,县上还成立了艺术工作室,请来了青海、东北等地艺术院校的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在制作唐卡。那些专注作画的学生,在各种矿物颜料中间,就有了别样的色彩,也把这条极普通的街道,点染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前来游玩的游客不由得驻足于斯,渐渐地心里就有了敦实的质感。

  沿着大通河岸西行,小径上铺满了秋日的黄叶,不远就是苍龙园。站在园中,环顾四周,那些被秋日光晕笼罩着的雕塑和民居,那么恬静安闲地坐落在山的环抱里,远山一片黛青,感觉正站在一幅意境深邃的山水画前,澄澈的苍宇之间,村庄、老树,以及独行的人,都成了最美丽的点缀,愈发衬托出这个不同于其他城镇和乡村的别样美丽。那么多古典意味浓郁的古建、民居、廊道、寺院,无声地挺立在这方土地的臂弯里,无论天气或晴或阴,都韵致迷人,绵绵不绝地倾泻出让人心动的诱惑。

  这样的场景,仅仅是天堂寺秋景中的一幅面孔,而它真正的姿态和美丽容颜,又何止这恬静的一面呢?

  在10年不辍的旅行中,我曾背着行囊,一头扎进天祝腹地,从马牙雪山开始,循着五台岭和本康雅丹的道路,用心细细梳理这方土地的脉络。当初走过的每一处村落,一点一点地融入记忆,一丝一缕地品味,直至它们渗入心底,折射出醉人的芳醇。于是,这处景物,它就成了一种象征,意气风发地承袭了天祝所有风景的重托,不仅是秋天,更是冬春夏都散发着魅力,让人一次次来到这里。

  旅行,不一定要和想象中的美景邂逅,而更是一种体验。只要胸中装着踏遍芳踪的气概豪情,哪怕汗浸发际,满面风尘,都会让人气宇生动,静心安宁。

  也有某些擦肩而过的瞬间,就在我身边不远的地方,与我心有灵犀地对视,等我笃定从容地亲近。此时,夕阳在天,古道在后,无论左右,便都是美景了。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成侠)

编辑:于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本网站所有的经营业务、内容更新和技术维护

本网举报电话:0931-8150196 举报邮箱:gansudaily@163.com 甘肃日报社2017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1 ICP备案号:陇ICP备0500034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